最近高考,举国瞩目,即使家中暂时没有高考生,也会在心中为孩子们能够金榜题名默默祈祷,育儿不易,学习是个苦力呀。
我们家孩子也正值中考,近半年了就关注这个话题多,其实,最多的是在想,走国际学校还是国内学校,得到栏目马徐骏老师的一篇262报告 | 如何让私立教育的价值最大化?提示了我。
可能一提起私立教育,你会立刻想起昂贵的学费、高大上的校园环境、精英式的教学方式,跟公立教育似乎格格不入,但这篇特别报道却告诉我们,这其实是对私立教育的误解。而私立教育这些年的高速发展,可以总结为四个因素的作用:中产阶级收入的增加、大量工作岗位对学历要求的提高、师资力量的丰富,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于新技能的需求增加。
先说收入水平的增加,感谢全球化带来的大繁荣,更多的家庭,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变得更富裕了,这造就了许多新的中产阶级家庭,而全球的生育率又是在下降的,因此家庭能分配到单个孩子身上的教育资金也就更多了,特别是像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之后,相当于6口人的资源拿出来放在一个孩子身上,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对于孩子的教育已经变成了一种必须的投资,这给了私立教育最坚实的地基,能够快速地发展。
而随着机械自动化的推进,原来低技术含量、密集劳动力的工作正在变少,很多工厂在招聘的时候,会对学历有要求,而且越是好的工作,学历要求就越高,这反过来倒推了教育端的需求。而且越是在发展中国家,高学历的带来的收入回报,相比发达国家是要高很多的,这使得更多人愿意在教育上投入。
但仅仅想学不行啊,还得有教学资源匹配不是?这个不用担心,由于教育受到了重视,受教育的人多了,能教书的人也就更多了。文章里说,这个问题,在女性工作选择范围有限的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既然很多工作对女性都有透明天花板,那我去教书总可以吧?受过教育的女性在过去的20年里,比例也在快速增加,这不但增加了师资数量,还降低了整体的薪资水平。可以说,教育越是普及,教学资源的溢出效应就越明显。
而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由国家主导的公立教育,经常滞后于市场的需求,最明显的就是互联网产业,可能一个工作、一种技能,大学里根本就没这个专业,这也逼得很多人要在工作后,自己想办法学习深造,这也带动了私立教育的快速发展。
对我们普通人而言,文章提出的建议是,如果父母在选择私立学校的时候,不只盯着分数和升学率,而是考虑学校是否在塑造孩子的实际能力和价值观上,有独到的方法,这会更有利于私立教育未来的健康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