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蒋勋的《孤独六讲》书摘

蒋勋的《孤独六讲》书摘

作者: ohwdqo | 来源:发表于2019-10-08 14:47 被阅读0次

1.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

2.因为无法和自己相处的人, 也很难和别人相处, 无法和别人相处会让你感觉到巨大的虚无感, 会让你告诉自己: “我是孤独的,我是孤独的,我必须去打破这种孤独。 ”你忘记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独的动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独感的原因。 >>

3.对许多人而言,第一个恋爱的对象就是自己。 在暗恋的过程中,开始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发展出来了。有时候会无缘无故地站在绿荫繁花下,呆呆地看着,开始想要知道生命是什么,开始会把衣服穿得更讲究一点,走过暗恋的人面前,希望被注意到。我的意思是说,当你在暗恋一个人时,你的生命正在转换,从中发展出完美的自我。 >>

4.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写下的寓言: 每一个人都是被劈开成两半的一个不完整个体,终其一生在寻找另一半,却不一定能找到,因为被劈开的人太多了。 >>

5.因而我要谈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独,而是如何完成孤独,如何给予孤独,如何尊重孤独。 >>

6.情欲最低层次的表现就是看A片、看黄色小说, 诉诸感官刺激, 而感官刺激往往会使自己愈加孤独, 所以转为阅读武侠或其他文学小说 >>

7. 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 >>

8.生命里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写诗给自己,与自己对话,在一个空间里安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我相信,这个生命走出去时不会慌张。相反的,一个在外面如无头苍蝇乱闯的生命,最怕孤独。 >>

9.有时候你会发现,速度与深远似乎是冲突的,当你可以和自己对话,慢慢地储蓄一种情感、酝酿一种情感时, 你便不再孤独; 而当你不能这么做时, 永远都在孤独的状态, 你跑得愈快,孤独追得愈紧,你将不断找寻柏拉图寓言中的另外一半, 却总是觉得不对; >>

10.“对的” 另外一半需要时间相处, 匆匆来去无法辨认出另外一半的真正面目。 >>

11.与自己对话,使这些外在的东西慢慢沉淀,你将会发现,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你的另外一半。 >>

12.《金瓶梅》 、 “槟榔西施”刺激的都是情欲的底层,无法纾解内心的孤独感,实际上孤独感的纾解必须透过更高层次的转化 >>

13.听者是一个很迷人的角色。 >>

14. 当时的我无法了解, 一个年轻人何以会对秃头、 稀疏的头发产生情欲上的迷恋, 因为那并不是我会迷恋的东西。 这就是孤独感的一个特质--旁人无法了解,只有自己知道,而因为我们不了解,就会刻意将它隔离,于是整个社会的孤独感因此而破碎。 >>

15.鹦鹉羽色鲜艳, 非常抢眼, 而它又会学人说话, 它如果学了 “我爱你” ,是学会了声音还是学会了内容?而我们说话都有内容吗?抑或不过是发音而已? >>

16.人有一部分是人,一部分可能是鹦鹉,一部分的语言是有思维、有内容的,另一部分的语言则只是发音。 >>

17.所有的观众都看到,丈夫没有发出那个声音,但是妻子却一直觉得丈夫在叫唤,或者她终其一生就是在等着丈夫的叫唤。

至今,我仍觉得这一幕非常动人。它其实不是语言,而是关系,我们和身边最亲近的人永远都有一段关系 >>

18. 法文是 coitum animal triste,中文译为“做爱后动物性感伤” 。我觉得用“做爱”这个词并不准确,coitum 指的是“性的极度高潮” ,不是情色的刺激而已,是生理学所界定的性快感的巅峰、可能会呼吸停止的一种状态。 >>

19.语言也许不是人类的专利,动物也会用不同的声音去表达部分的行为,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求偶或觅食, 但相较之下, 人类的语言复杂了许多。 >>

20.当我开始写《舌头考》时,我走在街上、和人说话都听不见任何声音,只想观察每个人脸上那个黑幽幽的洞口中跳动的舌头。 >>

21.每个人都在说,却没有人在听 >>

22.庄子回答: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23.语言的局限性 >>

24.法律条文务求精密准确,以分明的条目来阻绝任何暧昧性。所以现在国际法、公约等通用的语文是法文, 因为法文在辞类的界定上是全世界最严格的语言。 >>

25.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美常常是不准确,准确往往不美,所以不会有人说《六法全书》很美,却很多人认同《诗经》很美。 >>

2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人会问,语言不是因为思想而生的吗?我们应该颠覆的是语言还是思想? >>

27.语言一开始的确为了表达思想, 你看小孩子牙牙学语时, 他要表达自己的意思是那么的困难,这是先有内容才有语言的形式。 可是我们不要忘了, 今天我们的语言已经流利到忘了背后有思想。 >>

28.有人叽里呱啦地说话, 嘴巴一直动, 我相信他的语言背后可以没有思想。 >>

29.有时候我很害怕自己会变成那样,沦为一种语言的惯性, 尤其是站在讲台上教书时, 特别恐惧语言的模式化。就像参加丧礼的时候,司仪朗诵奠文, 我永远只听得懂前面某年某月某日及最后的呜呼哀哉,中间完全听不懂,可是那音调多么跌宕起伏、铿锵有力呀!这就是语言模式化的结果,他不在乎人们是否能听懂,只是要把它念完。 >>

3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使语言保持在“活水”的状态,语言便不会僵死。 >>

31.当释迦牟尼佛拿起一朵花给大弟子迦叶, 不讲一句话,把这朵花传下去,迦叶笑了,心心相印,完全不需要语言。 >>

32.当你静下来,处于孤独的状态,内心的语言就会浮现,你不是在跟别人沟通,而是与自己沟通时,语言会呈现另一种状态。 >>

33.我们与亲近的人,如夫妻之间,所使用的又是什么样的语言? >>

34.在电影中呈现的就是这种“孤独的温暖”  >>

相关文章

  • 蒋勋的《孤独六讲》书摘

    1.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 2.因为无法和自己相处的人, 也很难和别人相处, ...

  • 有关“暴力”【06011读书感悟】

    【06011读书感悟】2276-李小罐 《孤独六讲》-蒋勋 最近在读蒋勋的《孤独六讲》这本书,正在读的章节是暴力孤...

  • 《孤独六讲》——孤独生命圆满的开始

    (今天分享蒋勋《孤独六讲》,可以配合音频一起听哦) 最近在读蒋勋老师的《孤独六讲》,本书分为六个维度来考察...

  • 那些并不孤独的童年

    ——读蒋勋《孤独六讲》有感 最近在读蒋勋的《孤独六讲》,第一章讲到,他在幼时因为各种禁忌,不能随便讲话,于是转...

  • 孤独这“没有灵魂”的体验

    ——关于蒋勋《孤独六讲》 《孤独六讲》是关于蒋勋很私人的个人体验,也因为这样很多人吐槽他“没有自己的灵魂”,但是什...

  • 由“啸”所想起的

    蒋勋《孤独六讲》里,讲竹林七贤的“啸”。孤独的人跑到深山里长啸呐喊,山鸣谷应,蒋勋谈的是孤独,而我感受到的除了孤独...

  • 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爱的勇气。

    之前更新了蒋勋先生的《孤独六讲》,许多小伙伴在后台留言说听过蒋勋讲红楼梦,都很喜欢。蒋勋先生的台湾文学音乐剧蒋勋之...

  • 被误解的孤独

    【读《读孤独六讲》】Day1 孤独并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的,是因为你害怕孤独。——蒋勋《孤独六讲》 真被蒋...

  • 孤独不是件坏事

    这是一篇读后感,读蒋勋的《孤独六讲》,全文约1900字,阅读约为5分钟。 蒋勋的《孤独六讲》这本书,本不是我常常接...

  • 时光里的美学——我读蒋勋的《品味四讲》

    暑假,开始读蒋勋的书:《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孤独六讲》。这两日在读他的《品味四讲》。他的文字很干净,像聊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蒋勋的《孤独六讲》书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pb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