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Miss 英语笔记
这大概会是一篇费力不讨好的文章。读起来非常不友好,我已经删了一部分了。你可以收藏起来像自虐的时候拿出来读读。
最近在读一些国外语法相关的书籍,看下国外不同的书籍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方式,然后对比中国语法书的讲解,非常有意思。
关于语法书的介绍可以查看之前的
请查收一份“语法学习”指南和书单
。
一个感受,看书、受益;多角度,有利于开拓思路。正如,多听不同的观点,才可以确立自己的观点。
在对比当中,我想找到一种最合理、易理解的一种讲解方式。当然,我们都已经或多或少形成了固有的理解思维,当在看到不同角度的诠释的时候,是有一点不适应的,反而觉得麻烦。
这时候,我会尽量克服“知识的诅咒”,让自己脑海中已有的知识试着去“清零”, 看看哪种思路对于初学者来说更句有说服力或者更容易理解。
当然,从多年养成的相对固有的理解思路,切换到另外一种,需要花费一点力气,毕竟,熟悉,意味着舒适。但是走出舒适区,说不定会获得一种新的 aha moment。那又是一种新的体验,大概可以开心好几天。
1. 别具一格的语法书 -- 《文法俱乐部》
福利见文末
论语法书,俺也看了不少。整体感受是,国内语法书在知识点的编排和呈现上,基本大同小异。也有别出一格的,比如之前提到过的台湾旋元佑老师的《文法俱乐部》,各路大咖也是极力推崇这本书。
这本书在几年前读过,但是一直没有写是因为我想更客观的讲一下我对这本书的感受,不想人云亦云的推荐给大家,然后说一句 “语法书,看着一本就够了”。
我对于这本书的评价是,别具一格。这本书的不同之处就是给了我们理解一个语法现象的不同思路。
但作为纷繁复杂语言规则的高度总结和概括,语法天然句有 "不可描述性”,就是不能够通过一个简单的规则描述清楚所有的情况,甚至有时候对于规则描述的界定或理解本身就成了难点。所以看书要自己做推敲,看看是不是和自己理解方式的调性相符。对于这本书的某些解读的确会有时候被惊艳到。
比如对于 "to do/ 不定时 作定语" 和 ”can" 之间关系的解读,也是耳目一新。
还有对于复合句化简的处理也是非常的出色,让你不仅知其然,还会知其所以然,让你了解 one's doing/ n +doing 形式的本源。
又比如,对于定语从句当中that 做宾语可省略这一规则的追溯,实力证明,语法不是死规则。这一点不管是国内其他语法书还是国外的书当中目前我还都没有看到的,真是一个特别特别好的补充 ,几年前看到这个解释,也是有种瞬间被打开的感觉。
这里不具体展开知识点的详解,有兴趣的童鞋,文末查看这本书电子版的领取方式。
但是对于“时态”的处理,有些地方,对我来说,理解起来有一些蹩脚。当然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如在处理“时态”问题的时候,把“进行时”和 “被动语态” 进行了简化,直接让我们把 “V- ing”和 “V- ed"的形式理解成 “形容词”,所以这样 be doing就不再是“正在进行时”,而变成了了 be +adj 的结构.他只把时态分类“一般式”和 “完成式”两种,比如“一般式”通常是可以明确标示的一个时段,就是括弧的形状,如下文。,“完成式”是一个箭头表示的括弧。看图。 (我知道,你大概已经晕了,可以看完书再回来看更好理解一下)
对于前者,这种归纳还算巧妙,但不一定符合所有人的认知方式,毕竟很多人都习惯一个动作的”一般、正在进行、完成“ 归类,也时候强行去扭过来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后面关于括弧的理论,跟后面给到的例子中并不是很好的能融合,这个概念界定起来比较难。
另外这本书除了对时态整体的重新整合,对于某一个具体时态的讲解并不多,对于深入理解各个时态的帮助不是特别大。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还是国外的语法书,讲解更为细致全面,且都还配合两个后者三个容易混淆时态的对比,比如 “一般过去”和 “现在完成”的区别。
反正可能大概或许你也没看懂,这个得在语境里展开才能说清楚,总结起来,我想表达的观点就是,任何语法书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不同是视角,一个语法点看一本不懂,可以试试其他的。
2. 原版语法书中的 "Aha moments"
英文语法书相比较中国的语法优势,主要有几个方面。
1. native speaker 对于本国语言的应用本身比中国人更了解,所以归纳的更合理、全面。有时候会有一种 "原来还可以这样解读同一个语法现象”。
这部分会讲一些比较烧脑的知识点。
接下来你可能会晕,坚强!
比如,针对疑难点 “时态”的讲解都是使用 “时间轴”的模式, 而且,在对于 动词分类的处理上也更为细致。”动词分类“和”时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 "He has died for three years" 这句话是错误的,基本上所有国内语法是按照“持续动词”和 “瞬间动词“的方式进行解释的,就是说 die 这个动作不能持续 3年。 但这个解释并不完全正确。
举个反例,read 肯定是可持续动词吧,那么如果我们想表达 “我读这本书都已经读了 2 个月了(还在读)”这个意思怎么表达呢。大家可以大脑里试着组织一下。如果按照”可持续动词“后面可以加 ”时间段“的讲解,那就是 "I have read this book for two months"。
有没有觉得不太合适?如果没有,请你再感觉一下啊
I have read this book 当中read 这个动作有没有结束?我们的翻译应该是 ”我已经读了了这本书”,have read 合起来是表示我 “已经读完了”的一种结果,后面没办法加表示某个动作持续性的“时间段”,就类似你不会说,I heard you for 2 hours. hear 表示的是一个听到的状态,和 have read 一样这是表示我现在的某个动作已经完成了,而不是仍然再持续,没法接 “for +时间段”。
可能你们都会想起,几乎所有语法书最爱举的例子,就是 I have lived here for three years. 当然这个是没有问题的,就是live 的动作是从过去持续到现在三年了。但是同样是持续动词,为什么有的可以加时间段,有的加上去就很蹩脚呢?
而国内语法书解释的问题在于,把持续动词 (durative verbs) 和 "state verb" 混淆。针对这个问题,国外的语法书都是按照 state verb 和 action/dynamic verb 来进行讲解的。
state verb 主要 是 指be think, believe, know, understand 这种动词,就是一种表达一种状态的动词,偏向于一种相对 ”永久“的状态,不太涉及到动作的开始或者结束。
而在完成时里,只有能 state verb 这种才可以后面跟时间段,表示一个动作从过去的某个点持续到现在的这样一个时间段。比如 I've known sb for 3 years. 而一般的持续动词,则只能表示这个动作在过去的某个未知的时间点结束了。
所以,所有的语法书在解释 "完成时" 的时候,都提到两种情况,动作目前完成,动作从过去持续到现在 (这个看时间轴会更为清晰),但是都没有说明,什么时候表示动作结束,什么时候表示这个动作是一个持续性的状态。
而像 live, work, study 这几个词是既属于action verb,也可以在完成时里表示一种相对更为持久的状态,当作state verb 来处理的。live 在句子就可以表示一种持续的状态,可以加时间段。
有意思的是,针对这个问题的求证我进行了google,果然你遇到的所有问题,别人都遇到过。
问题:
解答:
不谋而合。
另外说明,关于这些词的分类,不用背哪些词是哪类词,在语境里都是能可以理解的,只要知道有这样分类的概念就看也了。因为动词的的分类其实不是绝对的,一个词在不同语境表达的意思不同自然归类就不同,比如,think 在表达 I think that ...的时候就是一个静态的 "state verb", 是不会有所谓的进行的,但是如果是在 think about 这个组合里,就会变成 action verb,可以有进行时,比如 I'm thinking about. 所以,理解,理解,不要刻意背,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现在回想以前看语法书罗列那么多词的分类,真的是除了增加困惑并没有任何作用。孤立的去看单个词是很难区分的。
2. 就是处在一种语言体系之下的解释避免了两种语言切换中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我们之前提到过,两种语言之间并不是点对点的关系,很多东西一经翻译或多或少是失去了原来的“本”色。 这个很好理解。
3. 国外(语法)书的编排更为细致详细,就是一个语法点进行更为细致的拆分,然后再配合大量的原生态的练习,中间还会包含一些小组活动设计在里面,所以一本书基本都会很厚,且纸张都要比国内语法书大很多。
跟大家分享两组再熟悉不过的词的用法区分。
be going to/ will
We're going to spend a few days with my myother.
it's going to rain.
这一组词真的是太太太常见了,机会句句有的词,但是要说出一些他们的细微,大概也都说不出所以然来,而我们看到的解释一般就是be going to 通常为马上要发生的事情,will相对要远一些,这样的说法在某些场景有一些合理性,但并不全面,也没有解释为什么。不如看看下面的解释:
因为这是一本写给老师的书,所以下面是讲的具体在讲解时候更习惯采用的角度:
这一个是另外一本书的解读,和上面的归类方式不同,但是仔细看,其实还是一个 意思,上面的解读更好理解一些。整体总结,going to 更多的是跟 “过去或者现在”的时间联系密切,所以也就是比较“近”的未来。
这里也可以将 going 理解成瞬间动词go的现在时表示将来时,是因为现在和未来的时间是交织在一起的,界限没有那么分明,所以这类词很多都可以用现在时表示将来时。这也是为什么 be going to 偏向于指相对比较近的未来了。
will 相对来说,就是不完全基于现在,而有一定的个人意志和意愿在面,所以will 当名词的时候也就是 ”意志“,形容词willing则表示 ”愿意的", 这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这些解释制作理解,更多还要语境里多体会感受,很多时候在表示”prediction"的时候,两者很多场景下都是可以互换的,不用太较真,看看会帮你更好的理解。语法的最高境界就是忘记规则,自动使用。
be supposed to do/ should
I suppose = I guess, I think, I believe
I'm supposed to =I am expected to do;
Where were you supposed to be at 10.am tomorrow?
In the places you live or work, who is supposed to do what?
should 更多的是“建议性”,当然这些两者也有重合的部分,就不一一举例了,下面是解释,大家可以结合平时遇到的场景多体会,达到忘记规则的境界,回到语言本身。
我累了,大家领取福利吧。
欢迎关注MissEnglish2020, Miss 英语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