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原白杨
又到了一年的3月8日,看到朋友圈里大家相互祝福妇女节快乐的话题,我心里却有一股伤痛,因为这天是母亲去世的日子,17年前的今天,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50岁。
——题记
母亲是一位农村妇女,在我的印象里,她总是一个样子:乌黑的剪发,朴素的衣服整洁得体,而且总是闲不住。在我们村里,母亲的口碑非常好,勤劳、善良、孝敬老人。可是谁也没想到,母亲50岁那年,突发脑溢血,再也没有睁开眼睛。母亲的去世成为我们全家心中永远的痛,17年过去了,现在想起母亲,我还难过。
勤劳的母亲
母亲总是闲不住的。在我上初中以前,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四世同堂,一家十来口人,母亲是主劳力,平时她一天要做全家的两三顿饭,光擀面条就得两大案板。那时在农村做饭用大锅,要生火拉风箱煮饭,吃的水要从大门外的窖里用水桶挑。我们吃完饭,有时在外面工作的爷爷下午六点以后回来了,母亲又开始做饭,爷爷有时还带司机和朋友吃饭,饭还得做的可口些。所以光每天做饭就够母亲忙碌的。
在农村吃的菜,粮食,大都是地里种。我从记事起奶奶一直有风湿病,手痛、腿痛,不能下地干活,做家务干农活基本上都是母亲操劳着。母亲给地里种点蔬菜、棉花、各种豆子,家里还有十几亩小麦。那时还没有收割机,光夏天收小麦从割麦、拉回场里晒、碾场、晒麦子,至少得忙半个月。虽然收麦全家人都回来帮忙,可哪件事都少不了母亲。
在我12岁那年,80多岁的老爷爷去世,小叔结婚,婶婶进入家门,我们一大家子分成了三家:爷爷奶奶一家,我们一家,小叔小婶一家。虽然我们分成了小家,人少了,可有了年幼的弟弟,弟弟身体弱,母亲经常背着他去村上的诊所看病、打针。父亲上班,家里的农活、家务还是落在母亲肩上。
我们姐弟三人,加上父母,五口人的鞋全是母亲手工做的。母亲夏天把旧衣服拆洗干净,一层一层用糨子粘在一起晒干,闲时一针一线纳鞋底,做鞋帮,一双鞋做成得好长时间。母亲一年四季有空就纳鞋底。我从小到上完师范都穿着母亲手工做的布鞋。母亲去世后,家里的两个纸箱里还放着我们的布鞋。
孝敬老人
我们一家四世同堂,是个大家庭,在一起生活了好多年。
那时我记得老爷爷已经80多岁了,山羊胡子一翘一翘地。冬天很冷,我们住的窑洞里都没有生炉子,母亲把炕烧得热热的,老爷爷住在老院子里,快吃饭时他就过来,他经常到我们窑里,把手伸到褥子下取暖。
父亲工资微薄,都补贴了家用,母亲都舍不得给我们缝床新被子,老爷爷的被子烂了,母亲给老爷爷扯了绸子面缝了新被子。老爷爷生病在床也是母亲端饭、洗涮伺候的。
爷爷在外工作,奶奶身体不好,我们孩子小,母亲忙,家里人多事也多,可母亲很少和家人红过脸,更别说争吵。
节俭
我18岁工作去尧头教书,妹妹上初中,弟弟要上小学,我领着弟弟上学。应该说这时家里条件好点了,可是母亲还经常穿旧衣服,一些还是姑姑的旧衣服。
母亲吃的饭也很简单,冬天是红、白萝卜,大白菜。虽然地里种的有小麦,可馒头却总是黑的。我和父亲笑着让母亲把馍蒸白点,她却说:“过日子要细水长流,不能大手大脚!”
后来,妹妹考上了大学,光学费四年就是一大笔开支。我和父亲工资都很低,我那时每月挣160元,妹妹的学费是两三千元。父母硬是省吃俭用供妹妹上完了大学,没有欠债。有时妹妹要交学费钱不够,父亲就借点,平时全家省吃俭用,不用半年就还上。
母亲生病
妹妹上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我结婚不到半年,母亲查出了高血压。那次去澄县的三舅家,母亲突然不舒服,三舅领着去医院检查,血压很高,医生建议住院。可母亲说放心不下家里,其实是住院费对我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钱。母亲让医生开了些药就回家了。
没想到,没过多久,还在院子里干活的母亲突发脑溢血,虽然被送到医院,可再也没有醒来。
如今17年过去了,我和妹妹都已经工作,住上了楼房,有了孩子,父亲退休前单位效益也好了,涨了工资,住上了单位分的楼房。可这些,母亲却看不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