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湖南师范大学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
夏天来了,男生们怎么还不穿裙子

夏天来了,男生们怎么还不穿裙子

作者: 没有烟总有草 | 来源:发表于2018-06-14 14:33 被阅读98次

六月的太阳终于从病恹恹的状态里恢复过来,侵略力极速上涨,成功地让女生们纷纷捧出了珍藏于衣柜的裙子。

各式各样的裙子在阳光下光彩夺目,裙摆似杜鹃花一样绽放,还带着樟脑丸的清香。

比起裤子,裙子果然还是凉快许多啊。穿着裙子出门的那一瞬间,我不由得感叹身为女孩纸的幸福。

但我又岂是那种只顾自己幸福的人?于是,心怀人类福祉的我想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男孩纸们没有穿裙子?

很多朋友表示,因为男孩纸穿裙子会“娘里娘气”的。

可是,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男孩纸们不都是穿裙子的吗?

那么,是从什么时候起,裙子成了男孩纸的禁忌了呢?

这就要从裙子的历史开始说起了。

说起来,裙子可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堪称人类服装史上的开源之作,早在 30 万年前,生活在第三冰河期的安德尼特人便开始有了围裹下体的“裙”。

图片来自网络

流传下来的古希腊古罗马绘画、雕像中,男性也无不是穿着裙子。差不多同时期的中国,在《说文解字》中对“裙”有明确的定义:“裙,下裳也。”那个时期,裙子也是不分男女的。

中国直至近代才产生纯粹的裤子,且这几乎完全是西衣东渐的结果。因此,裙子是如何退出男装历史舞台的,还是要着眼于西方服装的演变过程。

中世纪时期的男裤主要流行于劳作阶层,而上层阶级则多着长裙,士兵等着长至膝盖的裙子配以长筒袜——那时男性选择穿裙还是着裤主要是受到生活和劳动方式的影响。文艺复兴兴起后,欧洲男性多着南瓜裤或马裤配长筒袜,让人得以透过腿部的结实肌肉看见男性的力量。这显然是受到了文艺复兴回归古典回归自然的影响,因此在审美上也开始追求自然的健美。

17、18世纪是殖民侵略的黄金时期,帝国贪婪的眼神扫过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狂热地将自家国旗插在鲜血洗刷过的陌生土地上。远方的金子诱惑着帝国的男人们,他们纷纷奔赴战场,为帝国开拓版图、掠夺财富。鲜血染红了他们的眼睛,厮杀锻炼了他们的肌肉,火炮和步枪磨砺了他们的性情。与此同时,女人则留守在家中料理家务、照顾老小,成了被保护的角色。

同一时期,服装史上也发生了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17世纪后半叶,法国的词典将“skirt(裙)”一词定义为女性服装的一种,从此与男装领域不再搭界。除此之外,男女服饰的差异也越来越大。男装被要求能体现出男性的雄性、强悍、勇猛,整体需要体现力量感,而女装则需体现出女性的柔顺、温婉等特点,强调曲线的肢体美感。

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战争这一特殊环境促进了男女社会角色的分工,扩大了社会性别差异。这反映在服饰上即男女服饰的分道扬镳。就此,男装与战争一起成为男性主宰世界秩序的工具。

工业革命后,男式下装变成如今西裤式样,机能性大大提高。此后,男装给人的感觉愈发庄重、挺拔,成为 19 世纪典型的风格特征。19 世纪末,男装的现代形象日趋稳定,并一直延续到 20 世纪中叶,这一段时期内,男着裙装成为了被封存的历史。

蔡建梅在《男性著裙的审美研究》中说道:“着装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变化。”“着装形式在经久的岁月中逐渐形成人们的共同认知,很难颠覆或改变。不仅是职业或场合,甚至包括性别,都会形成各自对应着装的刻板印象,即大众对着装的共同性特点认知,印象进而转化为约束性要求。”

因而,男装在彰显男性霸权的同时,也限制了男性的自由。许是洞察到了这一点,张爱玲在《更衣记》里说道:“目前中国人的西装,固然是谨严而黯淡,遵守西洋绅士的成规,即使中装也长年地在灰色、咖啡色、深青里面打滚,质地与图案也极单调。男子的生活比女子自由得多,然而单凭这一件不自由,我就不愿意做一个男子。”

时至今天,男女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点遭到质疑,男女双方共同持家成为更多人的选择。这不仅是对女性地位的认同,同时也是对男性角色的解放。与之相对应的,男女服饰的中性化开始流行。然而,当女装中性化甚至男性化如火如荼的进行时,男装的中性化过程却并不理想。大男子的刻板印象如同一座大山压在男性身上,也成为男装变革的阻力。当今,穿裙子的男性多被看作“异装癖”“娘娘腔”,不由得让人想起19世纪中叶,女权主义者Amelia Bloomer提倡女性穿着裤装时引来的责难与嘲笑。

事实上,男装的中性化不仅关系男性的解放,也与女性述求性别平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性别平等为主流所认同的今天,很多方面仍无意识地体现着男性主体观

“男权社会的特点,注定是女人以外在的美丽作为资本,而男人则更关心所谓事业的成功。女人的服装强调突出其性感特征,讲究曲线,裙装是最典型的表现,高跟鞋同样是为了强化身材的性感。而男性服装讲究端庄,体现男性的‘厚实’、稳重与成熟,可以成为女人放心的依赖,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西服。”

这是方刚在《服装,浓重的性符号》中所述。对此,蔡建梅给予了更直白的批注:“女装连同女性被用来欣赏,男装则辅助男性事业,女装的夠丽多彩和男装的平淡朴实形成的鲜明对比,最生动显示了男权社会的着装特点。”

我国自古就有“女为悦己者容”的说法,如果说过去是为在男权社会中讨好男性增加资本而梳妆打扮,那么现在则多是为了取悦自己。其实,展现女性魅力以博得男性的欣赏也无可厚非,这不过是顺应了“异性相吸”的正常心理。然而,吸引异性并非女性独有的心态甚至是义务,男性同样可以为得到女性的青睐而打扮自己。

当前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女性的男性化和女装的男性化。越来越多的女生剪短头发、衣着与男性无异,性格也豪爽直率,更贴近社会认知中男性的形象。“女汉子”一词也由此而流行开来。

在笔者看来,这种中性化与男性化固然体现了女性地位的提升,但我们需要警惕过度过多的男性化。因为这种男性化正是对男权社会的认同与奉承。减少某方面的性别差异不应全靠女性的改变,男性也应有所行动。而男装的中性化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在此,我们并不是说所有男性都应变得中性甚至放弃他们的“男子气概”,即刚强、坚毅、果断、勇敢等阳刚气质。男性和女性的形象都不应被固化,所有人都有呈现多样性格特征的权利

因此,作为一种可塑性强的着装,裙装理应重回男装领域。裙装从来不是女性独有的代名词,它同样能衬托男性的“男子气概”,也能中和男性的过于刚硬。

诚如蔡建梅所说:“如果说女性著裙有形体美,那么这对于男性而言,一样存在。常见的及膝裙可以展示男性腿部的力量,包裹臀部的裙可以看到男性腰部和臀部的力量,对男性而言,不同形制的裙子适应不同体的男性,可以表迗不同的男性力量,同时,不同的著裙形式可以进行不同的男性特性注释和主张,因此,男性著裙和‘男性气概’是形式和内涵的关系,男性著裙不会造成‘男性气概’的缺失。”

图片来自网络

张爱玲在评论男子服饰限制时说道:“文明社会的集体生活里,必要的压抑有许多种,似乎小节上应当放纵些,作为补偿。”其实服装看似是小节,其中也蕴藏着平时常常被我们忽视的一些认知与看法。如果有一天,男生们也能穿着各式裙装站在阳光下且旁人不会传来异样的目光,那时我们的性别平等大概已向前迈出一大步了。

参考文献:

1.吴晓燕《裙装的历史演变》

2.蔡建梅《男性著裙的审美研究》

3.周湛《当代男裙设计特征研究与实践》

4.方刚《服装,浓重的性符号》

相关文章

  • 夏天来了,男生们怎么还不穿裙子

    六月的太阳终于从病恹恹的状态里恢复过来,侵略力极速上涨,成功地让女生们纷纷捧出了珍藏于衣柜的裙子。 各式各样的裙子...

  • 开春的第一条碎花裙怎么选?不如试试这4款碎花裙!

    立春一过,就算是开春了。春季怎么能不穿着裙子呢!虽然天气☁️还非常得冷!但是裙子可以提前备好!这不悄悄准备好裙子,...

  • LAI睐,有一种优雅,叫夏天穿连衣裙

    再不穿连衣裙,夏天就要结束啦! 比起裤子,夏天的裙子更深得中国时尚爱美女性的心。连衣裙则是女性们的标配:摇曳的裙摆...

  • 不变的味道

    很多人都喜欢夏天的到来,女生们可以穿漂亮的裙子,男生们可以看女生穿漂亮的裙子。我除了看裙子以外,更让我期待的是一个...

  • 好了伤疤忘了疼

    太阳炙烤着大地,本就难熬的夏天,刀口还隐隐作祟,对于不穿裙子的我来说,高腰,低腰,有苦难言。 我这个时间旅...

  • 毕业了,长大了

    “唉,这逍颖从来不穿裙子,不穿短裤,怎么一毕业就换了装备了?又是裙子,又是凉鞋!” “咳,我以后会更奔放!” 是啊...

  • 废柴的生活

    废柴的生活大致相同。 如果可以,我想一直活在自己编制的梦里。 夏天来了,不吹风扇,不吃西瓜,不穿裙子,我依然...

  • 臭美的小姑娘

    整个夏天小姑娘都要穿裙子,每天都不例外,不是裙子坚决不穿。 今天最高气温降到了24℃,还是非要穿裙子,没有办法,只...

  • 【科特怪】夏天这么热,男生可以穿裙子么?(女生勿入)

    女生曰:女生穿西装叫帅,男生穿裙子就是个变态。 男生回:根据生理、生物角度上,夏天男生比女生更应该穿裙子!!! 有...

  • 男生们的花裙子

    刘小K没穿过裙子,心心念念的,心里老想着,小嘴里老嘟囔着:“诺诺的裙子怎么不借给我穿一下呀?” 于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夏天来了,男生们怎么还不穿裙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ry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