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性是天生的吗?”看到这个话题,我的第一反应:不是的,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环境和基因分别占比70%和30%。
然而,看完研究报告后,我的内心受到了不小的冲击,甚至开始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于是在第三天我又把研究报告从头到尾地大声朗读了一遍,开始产生了不一样的思考,甚至在打字期间又源源不断地生出许多想法。
“众所周知,完整的人格是通过遗传和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塑造起来的,我们所要问的唯一的一个问题是:此二者中哪个占了主导地位?用媒体惯用的表达方式来说便是:“人性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研究者们以此引出论点,开始实验。实验对象:同一家庭或不同家庭抚养的同卵双胞胎或异卵双胞胎(注:同卵双胞胎:始于同一个受精的卵子,简称受精卵,然后才分裂成为两个一模一样的胚胎,具有完全一致的遗传物质;异卵双胞胎:两个不同的精子细胞使两个不同的卵子受精后的结果,异卵双胞胎和其他非双胞胎的兄弟姐妹一样,仅具有遗传的相似性);实验方法:让参与者们在独立环境下完成各种维度的测试,包括:4种人格特质量表,3种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问卷以及2项智力测验,另外还有一些可以评估家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主要是父母教养方式的问卷调查,以及个人生活史、精神病学和性生活史等访谈。以上旨在全面了解参与者。
分开养育同卵双胞胎(MZA)与共同养育同卵双胞胎(MZT)在某些特征上的相关系数(r)的比较
重要数据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相当数量的人类特征而言,大多数差异似乎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
说实话,当我看到这个结论时,令我悲观的原因是这个研究结果有些带着宿命论的感觉!然而,我们一再接受的教育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这让我产生了撕裂感…
再看一遍时,我的思路忽然开阔了一些:“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难道这就是来自于基因组的恒定压力所导致的吗;我又想到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许是我们的基因组压力让我们选择“进朱”还是“近墨”的;“性本恶还是性本善”,这个论点还有那么多可辩论性吗,这得由本身基因决定吗;“水涨船高”的环境决定论是否也没有那么稳固地站住脚呢;“若身在泥潭,心也在泥潭,则满眼望去均是泥潭;若身在泥潭,而心系鲲鹏,则能见九万里天地”,这个“心”在何地,到底是什么决定的呢;父母一心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教育环境……
研究者也提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点:并非环境影响人的特性,恰恰相反,是人的特性影响着环境,也就是说,实际上是人的遗传倾向塑造着周围的环境!举的是反馈的例子,你对别人的态度决定着别人对你的态度,因此,你影响了你们相处的环境。
最后,我突然有这样的一个想法,我们的选择影响着环境,环境又会迫使着我们做出有利于自身生存的改变和有效的选择,而选择过程的压力又推进着我们的基因组进行着缓慢的进化或者一瞬间的突变,而那些不利于生存的改变和选择的基因也会慢慢退化消失,人类其实一直在与基因组的恒定压力作斗争,这可能就是整个人类基因向越来越文明的方向进化的实际历程吧!
以上仅是个人不成熟的见解,也许再读一遍或再过一段时间又会产生不一样的思考!
人类的进化史是不是与自身基因的斗争史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