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宿舍号是306。一开始住了7个姑娘。后来学校进行宿舍调整,搬走了一个,剩下的6个姑娘,相亲相爱地度过了四年时光。
这6个姑娘每人各有一个“奇葩”的外号,分别是:姚土豆、潘菠萝、周苦瓜、姚糯米、李膀尖儿和张凤爪。每人的外号都源自于各自最爱的学校食堂的一道菜。
姚土豆总说土豆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无论炖着吃、炸着吃、碾成土豆泥吃都无比美味。学校的炒土豆块,外皮焦香,内里软糯,是姚土豆的最爱。
潘菠萝最爱菠萝炒牛肉。这也是一道我认为很奇葩的菜。在来南方之前,我从来没想过水果居然也能和肉一起炒着吃。不过,菠萝牛肉组合比苦瓜肉馅儿组合的味道要好多了。
第一次吃苦瓜时,我曾深深地怀疑过人生——居然有人会爱吃苦瓜?没想到我们宿舍里就有一个这样的人——可爱的周苦瓜小姐。她总说苦瓜去火。好吧,每种食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
姚糯米最喜欢吃糯米饭——酱色的糯米饭软软糯糯的,热乎乎的,飘着香菇肉末的香味。每当食堂里有糯米饭供应,她只要见到就绝对不会错过。
张凤爪和李膀尖儿是天生的一对儿。一个最爱豉汁凤爪,一个最爱咸香鸡翅膀尖儿。对啦,就是我和我的死党。
以菜名作绰号的6个吃货姑娘,幸运地被安排在一个有着“笑傲群校”的食堂的大学。男生宿舍旁边的大食堂是我们最常去的食堂;教工食堂面积稍小,菜价稍贵,但菜品也稍微高级些,时不时还能吃上一顿饺子。那时我还有一个绰号叫作“主食杀手”。顾名思义,就是特别擅长吃主食。一般女生打饭都打2毛钱或3毛钱米饭,我一般得吃5毛钱的,看到下饭的菜时甚至会打上6毛钱米饭。每逢此时,我就特别怕身后有男同学排队。如果碰到个耳力不好的大师傅,那就更尴尬了。大师傅问:打多少?我压低声音说:6毛钱。大师傅再问:多少?我只得抬高声音回他:6毛!面子和肚子,还是肚子重要!
我们宿舍楼下有个叫“冰室”的小店,拉肠粉做得特别好。有时大家懒得去饭堂吃早饭,就派一个代表下楼去买6份肠粉带上来。周苦瓜总是爱吃斋肠粉,其余的人大都喜欢牛肉肠粉,而姚土豆和我总爱再加上一个鸡蛋。“冰室”的肠粉最妙之处在于酱汁,豉汁的咸鲜混着蒜茸辣椒的微酸微辣,每次吃到最后一口的时候总是感到意犹未尽,黯然神伤。“冰室”师傅的手速可谓一绝,只见他被水蒸汽包围着,飞速地打开一个个抽屉,将熟了的肠粉铲出来装袋,搁上酱汁,再往抽屉里浇上新的米糊,再一个个关上抽屉,如此往复,手法如打咏春拳那般的快,看得人眼花缭乱。在排队等肠粉的时候,还可以顺便欣赏肠粉“叶问”的精彩表演,真是妙哉。可惜的是,后来“冰室”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给拆了,姚土豆为此痛心疾首了许久,而我从此也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肠粉了。
学校北门外的美食街在本市也是闻名遐迩。每逢周末,经常能看见校外的人开着豪车千里迢迢从市中心跑到简陋的北门一条街来吃饭。食最鲜的家常菜,凤香的甜品,旺记的煲仔饭,夫妻小店的桂林米粉……店铺看起来都是普普通通的,但是都藏着最特别的味道。当中最受欢迎的馆子非“食最鲜”莫数。外地家长出差顺道来看孩子,默认总要请同宿舍的小伙伴们来这里吃饭;同学过生日请客,宿舍聚餐改善伙食,第一选择也一定是这里。学校每隔一段时间会发一次餐补,每次发完餐补,306的姑娘们总要一起去食最鲜大撮一顿,桌子上永远只有一个盘子,而且是空的。每次服务员端过来一盘菜,6个姑娘立马尖叫着站起来抡起筷子疯抢,待再落座时,盘子里就几乎啥都不剩了。有一次,动静太大了,引得隔壁开豪车过来吃饭的一桌人纷纷侧目。不记得是哪个姑娘了,压低声音说:待会儿再上菜时,盘子里稍微留一点,要不始终一个空盘子,太难看了。话刚说完,她自己先乐了。6个人忍不住又是一通狂笑。偶尔,我和李膀尖儿同学会来此约饭。铁板牛柳、日本豆腐、清炒西洋菜、例汤配米饭。不止一次,两人吃到最后,一边吃一边偷偷松裤腰带。年轻真好呀,吃那么多也不胖。
毕业之后,我总想着要再回学校,重温当年的味道。可一直到后来离开南方北上,我再也没有回去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