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的秋天,语文马老师操着别扭的普通话,让我们拿出钢bi(第一声)写秋天。
秋天有秋风、有落叶、有风衣,还有美丽的丝巾……尽自己所能,我写下所有对秋天的印象和幻想。
几天后,马老师来到课堂,拿起一篇作文就读起来。刚开始我只觉耳熟,又听了几句,确定就是我写的。心里砰砰地跳着,猜想,继二年级作文被老师当堂朗读过,时隔两年,我是不是要“翻盘”了?
等马老师砰砰摔着本子,嚷道:秋天怎么会收获麦子!我才知道,我的“范文”命运并未改变。几乎呆在城市的我,不知道麦子收割是在夏天。可笑,又可悲。
写作最重要的是观察事实,词藻多、文笔好、技巧高,离开了事实,只剩贻笑大方。
苏轼的《书黄筌画雀》,讲的就是是这个意思。书写和画画一样,不能脱离了事实。

苏轼强调“观物”,强调观物须“审”,须认真、细致、准确。
倒数第二句,“况其大者乎”,引出不只是对画师说话,而是对更大范围的“君子”说话,提倡“务学”“好问”,不能人云亦云,不能“想当然”。
英国首相特拉斯前天(10月20)正式辞职,成为英国历史最短命首相,也是犯了想当然的毛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