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他认为:想要共情必须站在比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它意味着我们成功进入了他人的认知世界,并且扎根,这是因为产生内在的情绪的时候,不仅需要被理解,还需要被关注和接纳。当你接纳对方的情绪时,在对方看来就是接纳了他本人,对方就会感觉到自己被关注了、被看见到了、被了解了。
像这样就可以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让语言更加贴近内心。
我正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孩子爸爸带着孩子读英语场景
孩子遇到卡点后:这不行啊,这样扣分,得不到90分的
孩子一直答不上来,他依旧接着问,你怎么这都不会,怎么拿90分。
再继续问大宝:大宝什么都回答不会。
她看不到孩子的情绪,到旁观者的我愤怒了,叫停了这段共读。
而共鸣是:由别人的某种思想感情引发的相同的情绪感受。
比如:电影对话,经典台词,走心的文字。产生了两大欲望:一是趋向快乐,而是逃避痛苦。
刚才孩子的学习就是慢慢发展痛苦,因为不会,为难情绪,开始逃避,反抗,而无快乐了。
所以作为我是旁观者,要把爸爸的指责引导学习是为她自己负责,而非在我们指责中成长。这样引导内驱学习比被迫学习会效果强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