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 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这是《三国志》中陈寿对诸葛亮的评语。我先把它罗列出来。
读了一篇文章谓讲诸葛亮是如何专权跋扈的,我从心底瞧不起这些所谓的专家。对于从小就视为智慧化身的偶像,被别人这样谈,感情上是接受不了的。就连被视为典范文章的《出师表》也被解读为臣子对君王不逊的证据。我想说如何研究那是你的事,但请不要臆测。
刘备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所以诸葛亮始终以刘禅监护人的身份行事。这也符合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夷陵之战把蜀国有限的生力军也消耗得不剩多少了。面带魏国的讨伐,蜀吴又一次联盟。吴帝孙权对刘禅是不放心的,直到邓芝抬出诸葛亮后孙权才答应结盟。事实上也是诸葛亮在刘备死后一直是蜀国的话事人。这一点从吴魏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就因为这诸葛亮一直被某些人视为王莽,但是请尊重历史事实,诸葛亮是一个真君子,而王莽是个伪君子。王莽表现出的一切都只是为获得帝位而伪装的手段,诸葛亮则是真性情的表现,真实体现了什么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呕心沥血最终累死在战场上。他赢得了对手的遵重。
孔子说“勿臆,勿必,勿固,勿我”,我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