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华文化里的主要图腾、主要象征,汉族等大多数华人及越南人、柬埔寨人自称龙的传人。龙也是封建时代中国帝王及其它东亚各国君王的象征。龙图腾至今约有八千年的历史。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与白虎、朱雀、玄武并称为四神兽。在中华古代神话传说中,龙是神异动物,是行云布雨的天使,传说里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太空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的原型有新中国龙化石里的美丽瓦窑龙,有双角但非神物。现代知名话题有1934年营川坠龙事件、1944年松花江陈家围子村坠龙事件等,现在不容易断定龙之有无,但这些话题比较知名却是客观事实。世界上龙文化存在于多神教文化区域。龙区别欧洲的Dragon(拽蚣、恶魔)。龙接近于西方早期的Seraph(炽天使),龙的正确英文译名是“loong”。龙在世界上有巨大形象力,对龙这个词根应该保护还是随意使用于“西方龙”之类说法,有待认识的发展。
基本信息
名称:龙
拼音:lónɡ
繁体:龍
英文:dragon
笔画:5
部首:龙
笔顺:横撇那勾撇点
五笔:D X
释义:龙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同本义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相关推荐
营川坠龙事件
大辽河下游
新中国龙
生活在两亿多年前的三叠纪海洋中的水生爬行动物
龙文化
中华民族(即大多数华人)的图腾、象征
陈家围子村
赑屃
中国古代神兽
獬豸
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
蒲牢
中国古代神兽
蛟龙
古代神话中的神兽
螭吻
龙子之一
邯郸石龙
指1988年起陆续出土的十条邯郸石龙
蚣蝮
传说怪兽
螭
神兽
麟凤龟龙
比喻稀有珍贵的东西
囚牛
龙生九子之老大
行什
古建筑装饰
杨臣刚
中国男歌手
图腾
文化标志
卫星拍到的真龙 龙图片 中国龙 龙的图片
简介
汉字释义
正在加载龙图案
汉字:龙lóng 【五笔】D X V 【中文读音】lóng 【梵文】Nāga 【英文】Loong 【藏文】Klu 【壮文】lungz 【日文】竜
常用词组:龙船、龙胆、龙胆紫、龙灯、龙洞、龙飞、龙宫、龙骨
定义
《辞源》说“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辞海》说“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定义是表示一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不肯定传说的真假。
字形
甲骨文龙字从辛字头,从蟠曲之体,为会意兼象形之字。“辛”字像棘刺之形,义为“铁腕手段”,引申义为“威权”。
甲骨文龙上为“辛”中龙头下龙角或龙嘴龙头接S形龙身(动物象形文是侧面象)。
楷书繁体:龙字左为“立肉”,右为折角的“S”形,或看作大致的“弓”形。“立”为“辛”省,与“帝”字头同源,表“威权”之义。右边的弓形表示“形体蟠曲”,上为头,下为尾,中有等距排列的横道,象征性地表示“鳞片肢爪”。
篆文:龙字左为“辛肉”,右为“鳞虫蟠曲之形”。“辛”指“威权”。“肉”指“实体”。“辛”与“肉”联合起来表示“威权实体”。“蟠曲”指“S”形,即指蛇身左弯右曲的扭摆游移动作。“S“形体上附着有等距排列的短划,用于抽象地表示“鳞片肢爪”。
简体:龙字的三个部分:“ナ”、“丶”、“七”,代表着三个人,并且其结构描述着三人的关系。
“ナ”为“十”的变形,地位最高。
“丶”只有一笔但与“ナ”同高。
“七”有两笔与“ナ”相等并支撑着“ナ”。
“丶”比“七”高,但笔顺却是“七”在“丶”之前。
龙文化
在中华,龙文化、龙的传说(这些词条里有各种分支内容)蕴涵着中国人所重视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互主体观的诉求;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 龙装饰、雕龙、建筑里的龙吻、元宵节舞龙(舞龙灯、耍龙灯)、二月二龙抬头炒玉米、端午节龙舟赛等是大东亚区域的民间文化。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位,对应的地支是辰,所以有辰龙一说。
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香港渣打银行在1979年起发行的钞票都是以这些瑞兽为题材。(也有许多典籍和史书著作中提到“四瑞兽”分别为:猰貐、居、貔、狻猊。)
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天文的四象。双龙戏珠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代表作。
起源论
龙像来源,看法多样。现代知名话题有1934年营川坠龙事件、1944年扶余县陈家围子村坠龙事件,无论龙是否存在,这些话题名气大是事实。说无则不好解释古史的大量记载和一些现代记录,说有则证据还不够。
实物论
神异动物说
商代开始到西汉的董仲舒造土龙求雨,把龙当真实存在、神异动物。传说的锁龙井以镇水,佛教则有天龙护法的著名神话说法,道教佛教都有请龙王降雨的神话故事。
稀有生物而非神物论
马小星专著《龙:一种未明的动物》收集大量古代记录并深入民间调查研究实例,是龙文化研究领域的首部考察性作品,可谓划时代力作,认为龙作为生物确实有,只是罕见和被神化罢了,估计龙一般生活在幽暗的深层地下水网,特殊时候能外出飞行,但飞不了很久,没水就会坠落乃至干死。例如,《新唐书·五行志三》载:“贞元末(公元805年),资江得龙丈余,西川节度使韦皋匣而献之,老姓纵观。三日,为烟所熏而死”。不会变形逃走而且三天就烟熏脱水而死,实际上不是神物,而是因为罕见和想象夸张被一些人神化了。
实构论
源于新中国龙中的一种
形体上有真实原型,只是功能被神话了。 “新中国龙”类化石里的美丽瓦窑龙有双角,不同于普通恐龙,只是神化、夸大了其功能。已发现的“新中国龙”类化石全部产自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共有黄氏新中国龙、美丽瓦窑龙和朱氏瓦窑龙三种,已发现的新中国龙化石中又只有这条头上长角。有的认为,有些类型真实如鱼化龙(其实不是龙),有些类型虚构,真真假假都有。
部分类型图真神假论,就是图像大体真实而功能虚构论。 《山海经》那些龙,是虚构,不等于以前的都是虚构。
异动物说
这是以《辞源》和《辞海》为代表的最普遍的一种观点:前者说“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后者说“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相近的说法还有:“龙是具有很多神性、很神秘的动物神”,“是中国古人幻想出来的动物,”(朱天顺)“龙是出现于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长身、大口、大多数有角和足的具有莫测变化的世间所没有的神性动物,”(刘志雄、杨静荣)“神异动物”是以“动物神异”为基础的。前者来源于后者,关于哪些动物通过“神异”而变成“龙”这一点,《辞源》和《辞海》没有讲清楚,学者们的探讨则是多种多样。
恐龙遗记说
叶玉森、徐知白及美国学者海斯等主张龙的观念应是远古先民对于巨大的爬行动物恐龙的记忆,或主张先民因对恐龙的恐惧而产生龙崇拜,王大有说,“龙,被古人公认为最原始的祖型,可能还是恐龙。古人以具有四足、细颈、长尾,类蛇、牛、虎头的爬行动物为龙,这可能是古人当时见到并描绘下来的某种恐龙形象。
虚构论
含义是图形和功能都是虚构,或者依据某些动物而虚构,或者完全虚构。
图腾合并说
此说以闻一多在《伏羲考》中的观点为代表。认为龙“是一种图腾,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 批评者说:“迄今为止,考古学,历史学均无可信资料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强大的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至于兼并与融合其他以马,狗、鱼、鸟、鹿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的说法更是完全出于臆想。”有的学者从图腾文化的基本特征提出悖论,如:几乎所有图腾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具体的生物或非生物,而龙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神物”。
多种集合说
对于龙的起源和本质,集合说认为龙是古人对鱼、鳄,蛇、猪、马、牛等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的模糊集合,或云雾、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是原始先民对身外异己力量模糊崇拜的产物,是艺术创造。批评者说:不好解释古史的大量记载和一些现代记录。
此外,还有天象树神说,恐龙遗记说。 评论意见说: 不要急于下结论,还不容易断定某种说法,不同说法不如留给未来历史考定。
天象树神说
龙何新曾认为“龙的真相和实体是云”,“龙就是云神的生命格”;“最初的龙形不过是抽象的旋卷状的云纹。而后来逐渐趋于具体化、生物化,并且展开而接近于现实生物界中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形象。”朱大顺指出,“幻想龙这一动物神的契机或起点,可能不是因为古人看到了与龙相类似的动物,而是看到天空中闪电的现象引起的。因为,如果把闪电作为基础来把它幻想成一种动物的话,它很容易被幻想是一条细长的、有四个脚的动物。”
相关传说
上古神话
正在加载神话中的龙
伏羲舜夏时期的龙话属于上古传说。
《竹书纪年》载:伏羲氏各氏族中有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土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黑龙氏、黄龙氏。《左传·昭公十七年》:“太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古籍说帝舜和夏朝王室有饲养龙的活动,以龙作氏族集团的族名。 《路史·后纪》卷十一:“当舜之时,人来效献(献也)龙,求能食之。高阳之后,有董父能求其欲,使豢之。赐之氏白豢龙。封于鬷川,于是始有豢龙之官。”《九州要纪》云:“董父好龙,舜遣豢龙于陶丘,为豢龙氏。”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云:“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姓(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 醢以食夏后。夏后飧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拾遗记》说:舜时,“南浔之国献毛龙,一雌一雄,放置豢龙之宫,至夏代,豢龙不绝,因以命族”。 《竹书纪年》载:“黄帝轩辕氏龙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