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我在想。
过于理智会与人起冲突。感情用事则无法控制自我。坚持己见易钻牛角尖。总之人世难以安居。
难以安居到了某种程度,就想搬去容易居住的地方。醒悟无论搬去何处都不易生存时,便产生了诗词,出现了绘画。”
“纵使未将构思写在纸上,内心也会产生琳琅铿锵的美音。即使不对着画架挥洒丹青,自有五彩绚烂映现心眼。只要如此观察世间,将人情浇薄的浊世,清新亮丽地收入灵台方寸之中便以足够。因此,即便无声的诗人没有诗句,无色的画家没有画布,在观照人世,解脱烦恼,得以出入清净世界,建立绝对唯一的乾坤,扫荡自我私欲的羁绊的这些方方面面——远比千金之子,万乘之君乃至各种世俗宠儿更加幸福。”
“在人世生活二十年,方知值得定居的是世间。生活二十五年后,才明白明暗一如表里。有光之处必有影。到了三十岁的今天,我是这么想的,喜悦深时愁亦深,欢乐多则苦亦多。”
喜和愁,欢乐和苦作为两对矛盾,相互依存,但是若是取中间呢,即不喜不愁的境界。于是联想到岳阳楼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是想必只有极少数人才会到此境界。
“大自然的力量此时显得无比尊贵。瞬时陶冶吾人之性情,令人陶然进入纯美诗境的正是大自然。”
所以说才会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要和“行万里路”相辅相成才是最佳的模式。但是,在当今教育中由于种种限制,往往学生并没有“行万里路”的机会或时间。我认为这是一个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