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里工作,娃在旁边整了个比我还大的办公空间。
三张瑜伽毯、一个懒人沙发,若干毛绒玩具,煞有介事的搬来一堆漫画书说要跟妈妈一起工作。小孩儿的模仿能力真的超出大人的想象,捧起书本津津有味的读起来,我简直啼笑皆非。
这几天在家办公说实话效率真的很低,没办法,谁让我是在家办公,不得不肩负办公和育儿的双重重任。虽然在家里工作稍微可以松散一些,不用着正装,时刻保持职业的操守,累了也能在床上躺个三五分钟,可是工作毕竟是自己的,如果经常摸鱼效率低直接影响我的绩效考核,到月底就是我要哭的时候了。
孩子时不时跑过来,妈妈个没完,还需要抽空采购和取快递,做三餐饭。有孩子的人伤不起啊。今天又收到本地教育局的开学通知——可能继续延迟开学的时间,具体时间待定。延长假期对孩子们来说是多开心的一件事儿,可是我真的哭笑不得。
我每天都在应付孩子和写材料两件事情上被撕的人格分裂,材料写的松松散散,孩子也没带好,心中的焦躁和郁闷让情绪几近崩溃。我到底该怎么办?
今天是孩子自我规定的休息日,我连日来也被折磨的够呛,心想死了死了,管他的狗屁材料,天塌下来有她爸爸,我就在家享受自由和摸鱼吧。
所以大清早起来,扎扎实实的睡了个大懒觉9:30才起床,睡得好发现镜子中的自己脸上的毛孔都变小了。叫了个金拱门的外卖套餐,开车去孩子书法班领了个毛笔宣纸,回家就陪孩子搓彩泥,一搓就是一下午,孩子很高兴,说今天妈妈终于能陪她玩了,今天是最完美的一天。
我俩一起做了一个漂亮的彩泥蛋糕,然后高兴的捧着蛋糕就钻进她的房间里,说妈妈我不打扰你工作了,你今天陪我2个小时35分钟,够了,剩下来的时间留给你自我支配吧。我很诧异,还以为我听错了,这个小鬼怎么突然这么懂事了?
我赶紧坐在电脑前面打开了我的材料开始改,一直坐到晚上8点半,可以说这三个小时是我这一周以来效率最高的三个小时。
我想到了之前看过的一行禅师的《正念的奇迹》这本书,我会在心烦意乱的时候我会读几页来调整焦虑的情绪,书中讲述了一个克服焦虑很有用的方法,今天孩子给了我一个大大的启示。
我用育儿举例,陪孩子的时候,一个人就应当只是在陪孩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应该对“我在陪孩子玩耍”这一事实了了分明。
乍一看上去,这似乎有点愚蠢:为什么如此强调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呢?但是,这正是关键所在。我正站在这里陪孩子这一事实,是一个奇妙的现实。当下我完全是我自己,随顺自己的呼吸,觉照自己的存在,觉照我的思想和行为。
我绝不可能像一个波浪上的瓶子一样,左拍右击,毫无觉照地被拋来抛去。如果陪孩子的时候,我们只想着那材料正在等着我们去写,于是,低质量的陪伴孩子,就仿佛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那么,我们就不是“为了陪孩子而陪孩子”了。
还有,在我们陪孩子期间,我们没有活在当下。实际上,当我们在陪孩子捏泥或者随意应付孩子的要求的时候,我们完全没有体会到我们在陪孩子这一生命的奇迹。
如果我们不会陪伴孩子,那么,我们也同样不会写材料。写材料的时候,我们将会只想着其他的事情,几乎没有意识到我们手中的正在写的材料。这样,我们就会沉浸于对未来的遐思中,不能真正地过好生命里的哪怕是一分钟。也是为什么会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
如果孩子玩的尽兴以后,她会去她的空间去寻找自己,也不会再来缠着大人,如果孩子一直缠着你,你时不时也应该反省一下,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情需求,如果孩子在这方面的需求是满足的,不会总是来让你做这做那。大人会焦虑,孩子同样会。
所以,享受当下,专注当下的每一件事,认真的对待陪孩子的这件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