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5898761/81cf7010a561cd1a.jpg)
人品是什么,它是一个汉语词汇,从百度百科上的定义来看,是指人的品性道德,是对社会、他人、周围事物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并且进行了举例:“对人要慷慨大方,宽以待人;对国家爱岗敬业,忠诚热爱。”
人毕竟是社会性的,需要同他人接触,在这其中用怎样的观点去看待一些现象,去认识与他人的关系,怎样去履行自己所肩负的职责,无外乎这些事情。
这里面涉及一个问题,就是人们对于美好的需求问题。从人的需求来看,对于美、对于爱、对于尊重等美好事物的需求都是一样的,通过得到这方面的满足,都会给人带来快乐,这是一个前提条件,是认识良好道德品性的基础。
首先,怎样的人品是多数人比较赞成的人品,这牵扯出一个标准问题,也就是人们对于美好事物或公平对待的一种需求,如执著冷静的处事风格,虚怀若谷的胸怀,坦荡为人的品行,真诚待人的处事方式,乐于奉献的无私精神,面对挫折、面对问题的豁达开朗的心态,等等。
可见内容涵盖的范围非常的广阔,既包括对自己也包括对事物、对他人,是一种个人的修养,也是作为人立于世间的最大本钱,与这样的人相交,那叫如沐春风。
这些是我们需要毕生追求的东西,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自己的修养目标,逐步前行,但是想要达到一个较高的标准,很难。
都说要日行一善,在简书中坚持的日更的小伙伴们,都会感觉到其中的困难,就算动动指头写点文字,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种考验,何况要日行一善。
美好的品行,总是文学作品或是历史著述的常见内容,我们也在不断地去理解它,分析它,为的是怎样去理解它,怎样去识别它。
但是,对于人品的品评真的很难,我认为这是一个加法问题,人品就是人品,不应该被赋予更多的涵义。
就像有人说,人品是衡量一个人好坏的标准,在我看来这其中具有片面性,人的行为可以说好坏,或者说行为产生的结果可以说好坏,但是人不能简单的用好坏来评判。
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人品较好的方面,但是人也有缺点,人性使然,每个都在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的。
就像你不能说一个国王要比一个乞丐更加高尚,人品更好一样,不能以一言而蔽之。每个人都不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随意的评判别人的道德,谁掌握着真理?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汉有李陵,为飞将军李广之孙,西汉名将,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后司马迁为期说了几句安慰汉武帝的“好话”被汉武帝处以宫刑。
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对于李陵的评判自古以来都众说纷纭,有人说他虽败犹荣,如司马迁言“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也有说他没有风骨,投降敌人,如白居易言:“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遂亡其宗。”
但是,这能否上升到人品的高度,去评说他是好还是坏?我想不能简单而论,作为后人,我们研究历史、研究他人,无非是自省、自明,为了是朝着更加完美的状态更进一步,其他的争论都是没有意义的。
再如日常生活中,我的一位领导,总是喜欢拿人品来说事,一旦工作搞得不好,总是给此人贴上人品差的标签,在我看来这是比较偏驳的看法,他可能做了坏事,但不能轻易说他便是人品低下。
所以说,人品是一种加法,是需要我们谨慎看待的东西,人品可以更好,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对于人性使然的东西,我们要理解它,接受它,但是这也不能作为判断人品好坏的标准,我还是喜欢那句古话“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独善其身是我们最基本的标准,也可以说是我们美好的追求,是一种美好的期望,但是不能强制要求,每个人都做到这一点,这才是重点。
最后,我想说,我们都在负重前行,因为我们都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