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警世通言》—略叙读后感

《警世通言》—略叙读后感

作者: 油茶花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7-05-09 08:26 被阅读0次

    我本就读书慢,读这类古文,速度更慢了,不仅要逐一认字,还要理解意思(虽然是白话小说,但是那也是明朝的白话啊),更要查查那些稀奇古怪的字的读音……

    当然最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懒,没有做到“忙时偷空翻书”,更何况根本就不忙……反而更加拖沓。

    哎。

    废话少说。

    不,废话不说。

    首先,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三观正。自然,这个正,是那个时代的正,不是现今道德伦理所约束之下的正。怎么个正法?善恶有报,因果循环,多做好事等等。一句话:正能量满溢。

    我不是个思考者,但是也偶尔琢磨:我这读书,到底为了啥?可能有人借“为艺术而艺术”为参考,回答说:为读书而读书。可能有人比较志向高远,他们读书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有人比较简单:读书嘛,兴趣爱好,知书达理,为的是活的通透不糊涂。其他的目的估计也有很多,暂且列举不出来。我读书的目的呢,就当下来说,是为了正三观。很多伤天害理、不良行为、违法犯罪等属“恶”的事件,其致因都可以归咎于当事人三观不正,甚至,某个群体三观不正。我并不是说导致恶性事件的原因纯粹是因为三观不正,而是说:在所有的可能性原因当中,三观不正是很大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所以呢,《警世通言》,三观正,我喜欢。

    其次呢,是一种感慨。

    这种感慨我也感慨过好几次了。感慨啥?感慨以前的人,搞学问搞文学搞艺术,都搞的认认真真、全心全意。怎么看出来的?本书四十卷,四十个故事,涉及传说、神话、历史、妖魔、典故、道仙、宗教等等,这些东西,岂是说写就能写出来的?不做一番查询、考据、研究、梳理、综合,如何能鼓捣出文章来?由此可见,冯梦龙下的功夫,岂是一朝一夕。

    似乎以上所说,有种慕古贬今的意思。我承认,是有一点,但不完全。因为,古代肯定也有那些瞎搞乱搞随便搞的人,扯着文学、艺术的幌子,图虚名,谋利益。而现在的人,亦有踏踏实实、诚诚恳恳做学问的。所以,我之所以感慨,更多的是带着一种希望:希望已经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人坚持下去努力下去,希望更多有志于搞学问的人能够一步一个脚印,诚诚恳恳地走下去。

    再次,本书的艺术成就是很高的。当然这可能是废话了,毕竟这可是流传的经典文学作品,没有高的艺术成就,早淹没在烂纸堆里了。

    那我来说点接地气的,不用艺术这种字眼。

    这本书,使用的语言,是白话。当然,是明朝的白话,但是仍旧是通俗易懂的。所以了,读书读书,最基本的就是要读明白了人家在说什么,然后再去深挖它的隐义、寓意。这是第一个优点。

    第二个优点,本书的题材多半取自民间传说,因此本身就接地气,能认字的就能读,而且故事性这么强,不愁读不下去。

    第三个优点,本书行文走字,对称工整,如果读出声来,仿佛在读诗一般,有韵律,自是一种享受。

    好了,暂时我也想不出别的优点了,且就如此。

    又次,来说说让人苦恼的地方。

    最苦恼的,莫过于许多字我不认识,不知道读音更不知道意思,你说跳过不管吧,老觉得心里有个坎在横着,忒不爽,于是只好挨个查,挨个弄明白。

    可是,奈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查了以后,没有动手做记录,因此下次遇到,还是要又查一次……心力交瘁啊。

    还有,偶尔会发现一些逻辑上不对头的地方,虽然影响不大,但还是觉得如果能够修改过来会更好。

    如果硬要再加一点,那就是篇幅真的好长。尤其是最后一卷,我分三次才看完。

    最后,再提多说两个事情。

    一是这本书有些篇幅读起来感觉像是小黄书。

    比如:

    贴胸交股情偏好,拨雨撩云兴转浓(第三十四卷:王娇鸾百年长恨);

    又如:

    书中描述了混迹花柳丛中的十要之术:

    一要滥于撒漫,二要不算工夫,三要甜言美语,四要软款温柔,五要乜斜缠帐,六要施逞枪法,七要妆聋做哑,八要择友同行,九要穿着新鲜,十要一团和气(第三十八卷:蒋淑真刎颈鸳鸯会);【敲黑板:施!逞!枪!法!】

    再如:

    看见得贵赤身仰卧,禁不住春心荡漾,欲火如焚。自解去小衣,爬上床去。还只怕惊醒了得贵,悄悄地跨在身上。得贵忽然抱住,番身转来,与之云雨:

    一个久疏乐事,一个初试欢情。一个认着故物,肯轻抛?一个尝了甜头,难遽放。一个饥不择食,岂嫌小厮粗丑;一个狎恩恃爱,那怕主母威严(第三十五卷:况太守断死孩儿)

    …………

    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就在想:《警世通言》里就有这些直白的描述,那么,像《金瓶梅》、《西厢记》,岂不是更加长知识?

    二是此书有些地方十分逗趣好笑。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段(原文太长,简述如下):

           有个叫乐和的书生,和一个小名叫顺娘的妹子青梅竹马,两厢情愿,但是奈何迟迟不能在一起。有一天,所有人都去观看钱塘潮,很不幸很突然,顺娘被一个大潮打来,卷进钱塘江去了。于是顺娘的父母大叫:救命啊就我女儿啊!救上来重重有赏!然后一群弄潮儿,踏着潮头如履平地下江救人。然而乐和早就“为情所使,不顾性命”跳下去救顺娘了。乐和之前有一番缘分,所以一跳跳到潮王庙,顺利救出了顺娘。乐和抱着顺娘浮出江面,一群弄潮儿看见,七手八脚把两个人托上岸来。

    把二人救上来,就有弄潮儿跟顺娘她爹说:恭喜恭喜!连女婿都救起来了!(第二十三卷:乐小舍拚生觅偶)

    还能如何,唯有哈哈大笑。

    好了,说的差不多了。

    似乎没有什么可总结的,这是我自己的能力问题。并且恐怕总结了也没什么价值——顶多可以梳理清楚自己的读后感。

    话还是老话,理依旧是那个理,也就是说:我讲的天花乱坠不知所言,还不如您去随便读一卷瞧瞧。觉着不错,那就继续读。觉着不是你的菜,其余的菜也多着哪。

    以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警世通言》—略叙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tkb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