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行业注定是分散的,谁都不可能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但做得好也能很优秀,比如画画、开饭店。但是头部市场完全不同,一旦成功就容易垄断、一家通吃,比如音乐、比如今天的很多互联网。
今天,不管你是否愿意,你都被卷入了一个“一切皆有经营”、“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的时代。只不过,工商局注册的那些公司都是有限责任,而你自己这家公司是无限责任。
现在组织不一定可靠,真正能靠得住的还是自己。所以你必须像经营公司一样经营自己:构建自己的协作关系、塑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呵护自己的名声、把注意力投放到产出更高的地方,努力打造自己的竞争力。
过去,用来经营公司,未来,用来经营自己!
一、消费心理学
我们会把钱分门别类的存在不同的心里账户里。比如说,生活必要的开支账户,家庭建设和个人发展账户,情感维系账户,享乐休闲账户等等。虽然这些账户都是在一个大账户之下,但其实各个子账户都是独立存在的。
运用场景:
1、巧克力厂家:宣传时,将几百块的巧克力,放到情感维系账户里,会比放到生活必须开支账号里面,消费者更有可能购买。
2、装修公司:如果你能让客户明白,你的装修方案会帮他省下4、5个平方米的面积,他就有可能会非常动心。因为他会觉得,你是帮他在买房的账户里面省了钱,而不是在装修的账户里面多花了钱。
3、最为经典的营销案例就是钻石。当价值并不高的钻石与爱情绑定在了一起,从而价格飞涨。玫瑰花也有同样的意味。
总结:如何影响消费者?你要改变顾客对你商品的认知,让他从不愿意花钱的心里账户,转移到愿意为此付钱的那个心理账户里面去,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可能曾经很小气的客户变得非常大方起来。你的客户其实并不是真的小气,而是你的这个商品,并不在他愿意为此付费的那个心理账户里。所以说,在寻找合适的客户的时候,要注意切入角度。站在用户的心理角度思考,从而从最能打动用户的角度出发,这样成交的可能性往往会大很多。像之前流传的那个卖梳子给和尚的那个故事,切入的角度不同,当梳子的使用价值变为纪念价值的时候,和尚也会接受这一点,从而可以成功的把梳子卖给和尚。
二、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什么是沉没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仅是看这件事情未来对他是不是有好处,同时也会注意自己书不是在过去,已经在这件事情上面有过投入,这是一种非常有趣而顽固的非理性的心理,我们称之为叫做沉没成本,也叫做协和游戏。
应用场景:
1、买衣服讨价还价:卖衣服时,在店里反复挑选,反复试穿,不停的跟店员沟通。店员在你身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为了不让这部分沉没成本损失掉,可能会给你更多的优惠。
2、跟客户收定金:很多商业机构,在客户稍微有一点购买欲望时,就会想法设法收客户一点点定金,可能一万元的东西只收500快定金。当客户回到家里,购买的冲动消失,为了不损失500元的定金,很有可能就会购买你的商品。
3、两个人结婚,举办隆重盛大的婚礼,投入了巨大的时间、精力、金钱等。婚后,如果闹别扭想要分手,很可能会觉得再办一次婚礼太麻烦,就不分手了。
总结:
第一:我们要认清沉没成本其实没有好坏区别,你可以把他叫做既定成本,或者是已经发生的花费。
第二,因为这种心态的顽固性,有目的性地制造对方的沉没成本,有利于提高交易的成功率。但是,最后我们还是要反过来说,你如果真的能够克服这种沉没成本所带来的心理偏见,不被这种情绪所左右,将有可能做出更加理性的商业判断。
为了以后的成交,可以刻意的去制造沉没成本;而为了自己能够更加理智的选择,则要尽可能的去避免沉没成本。其实这个概念无所谓好坏,全靠自己如何使用。
另外总结一些腹黑的案例:在与客户聊天的时候,越是官职高的客户,越是有自己引以自豪的方面。你只需要适当的提起他们的擅长点,然后他们说出自己的欲望之后,你只需要静静的听适当的深入提问,他们会从一开始的冷漠变得如滔滔江水一般向你展示个不停,因为他们确信你会是个很好的听众,而且你会是他的忠实粉丝!也就是他们越给你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东西,他们就会给你更多!还有两性关系,一方投资太多,越会舍不得放手~所以有时候看到有一方很果断,可能是看开了沉没成本。 作为一名销售,多见见客户,让客户在自己身上花费时间,偶尔请客户帮个小忙,这些应该都会增加客户的沉没成本,这对成交是有益的。
最后:如何克服沉没成本?对已付出的资源不再计入成本。
三、贵和便宜,是相对的
概念:比例偏见。比例偏见是指,本来应该考虑数值本身的变化,但是人们更加倾向于考虑比例或者倍率的变化,也就是说人们对比例的感知,比对数值本身的感知更加敏感。
案例1、与1000元的锅、送五十元的勺子方式相比,加一元换购50元勺子的方式,更容易打动消费者。
场景2、200元的4G内存条,顾客单独购买的可能性很小,附加在电脑上,4G内存的电脑4800元,8G内存的电脑5000元,电脑性能提升一倍,只需要多加200元,消费者会觉得特别的划算。
小结:第一,促销时,价格低的商品用打折的方式,可以让消费者感到更多的优惠感,而价格高的商品,可以用降价的方式让消费者感到优惠。
第二,用换购的方式,让消费者在心理上把注意力放在价钱变化比例很大的小商品上,这样会产生很划算的感觉。
第三,把廉价的配制品,搭配在一个非常贵的东西上面一起卖,那相对于单独卖这个廉价商品,会更容易让消费者感到价值感。
让你感觉占便宜了,是商家的基本功。让你觉得占大便宜了,是真正的高手。
四、得到100元,可以弥补失去100元吗?
概念:损失规避。得到的快乐其实并没有办法缓解失去的痛苦,心理学家把这种对损失更加敏感的底层心理状态叫做损失规避。甚至有科学家研究出来,这种损失所带来的负效作用是同样收益所带来的正效作用的2.5倍。(心理上感受到等量失去的痛苦大于等量收获的喜悦)
场景一:家具商场要收取20元的配送费,直接收取会触发消费者对于损失的厌恶心理,可以换种做法,将20元的配送费增加到产品中,如果不需要配送,还可以便宜20元。
场景二:消费者买家具时,会担心坏了怎么办。可以换种做法,提供7天无理由退换,消费者购买回家后,如果不是因为商品质量有问题,来退货的人是寥寥无几的。
场景三:消费者很喜欢你们的沙发,想要买,但是家里已经有了一个,丢掉太浪费了。你可以提出以旧换新的服务,旧沙发低值800元,这比你直接在沙发上打800块钱的折扣,对消费者来说更有有货。(一旦拥有,即害怕损失)
小结:1、用换购(以旧换新)的方法来替代打折的方式。
2、用获得的表述框架来替代损失的表述框架
3、条件成熟的时候,你说不定可以试着大胆推出无理由退货服务。
实际应用:一家公司一家公司在某一年的收益并不理想,往年年终奖没人都有2000+,那一年最多人均200,老板不知道怎么公布这一消息,最后放出消“效益不好要裁员”,之后公司人心惶惶,过了几天之后公布消息“公司决定无论多大亏损都不裁员”,并且没人发200元年终奖作为鼓励,所有员工欢呼雀跃,认为来到了一个好公司,有一个好老板。
菜根谭里面的一句话:恩宜先淡后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先严后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
赠品不好,是经典案例。赠送了,是得。发现不好用,是失。得不抵失,赠品不好,不如不送。学习,一定要抽象出背后的规律,而不仅仅是;啊,原来是这样!
五、拉个垫背的,显示你更便宜
概念:价格锚点。消费者在对产品价格并不确定的时候,会采取两种非常重要的原则,来判断这个商品的价格是否合适。第一个原则,避免极端;第二个原则,权衡对比。
案例:出差住酒店,选择酒店上网付费方案,一个是80元1小时,一个是105元1整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105元1整体的方案,付费后立刻发现,80元唯一存在的价值,就是让我觉得那105元非常划算,80元就是所谓的价格锚点。
场景一:原来只有1399和2288两款净水器的时候,大家都买1399的那款,而你特别想卖2288那款。最简单的办法是,让生产部门再去生产一款4399的净水器。这时候,你就会发现2288的版本会卖的比以前好很多。
场景二:假如你有个体检的产品是600块,如果你这样说:您一年愿意花6000元的价格来保养您的汽车,为什么不愿意花600元来保养您自己呢?很可能会打动很多人。这会让客户觉得,我花6000块保养车子,难道人还不如车子吗?这时候,600块的体检方案,价值感就会非常明显。
总结,引导购买的两个原则。
第一:避免极端。就是在有3个或者更多选择的时候,很多人不会选择更低或者最高的版本,而更倾向于选择中间的那个商品。
第二:权衡对比。当消费者无从判断价值是高还是低的时候,他会去选择一些他认为同类的商品去做对比,让自己有一个可衡量的标准。
消费者其实并不真的是为商品的成本付费,他是为商品的价值感而付费。价格锚点的逻辑,就是让消费者有一个可对比的价格感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