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的主题是一本书,我想除了用一篇专门的文章写一本书的故事,我还想把这个月作为自己的读书月,真正拥有一本书。这个月主要在读的是《儿童的人格教育》。阿德勒的这本书我觉得值得精读。
今天读到第2章,书里举的一个男孩的故事特别触动我,我摘录了其中的一句提醒:
当一个孩子的行为变坏,或出现了新的令人不快的迹象时,我们不仅要注意这种行为开始出现的时间,还要注意它产生的原因。——《儿童的人格教育》P16
这句话里面讲的道理应该不难理解。每个行为的改变,每种迹象的变化,都不是行为表面呈现的样子,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也许这个原因是刚出现的,更多的时候这种原因产生已久,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阿德勒取得这个男孩的故事,经过这么多年,在现实生活中,还能常常遇见他鲜活的例子。特别是二孩和三孩的放开。原本是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享受了6个大人给他的精心呵护,忽然之间来了一个或两个比他更小的宝贝,明显的就是来跟他争宠的。
更让他难受的是,大人们对新来的小宝贝,会更为宠爱。因为我们都有疼小让小的传统。也许他和小宝贝有点小冲突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小宝贝,就算没批评大的,也常常会要求他要让给小宝贝。因为小宝贝比较小。需要更多的呵护,更多的关怀。
大人常常忘记了,这个曾经独享宠爱一生的孩子,现在也还是一个孩子。大人似乎觉得有了更小的宝贝,作为哥哥或姐姐的大宝,就应该像大人一样一夜之间长大了。应该像大人一样疼爱着小宝贝。
当大宝表现出一些不可理喻的行为时,我们是否想过这些看似无理取闹的行为,这些看似自暴自弃或不可理喻的行为,他背后产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我们是否对大宝多一点同理心,多一份理解?是否看到大宝眼里的惊恐,大宝内心深处的不安?是否能成为大宝背后那座最坚实的靠山?是否能与大宝站在一块,面对各种突发情况?面对他内心的恐惧?
当大宝表现出不适的时候,大人如果看不到他行为背后的原因,无法帮他调解,无法给他有效的支持。那他进入学校后就会成为问题儿童,他会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关心对待周围的人。他甚至会变本加厉,故意弄出一些事件,弄出一些声响,吸引周围人的注意。甚至会弄出更大的声响,让父母带他回家,让父母心力交瘁,不知所措。他则享受被当成关注的焦点。
现在二宝三宝已成常态,在教学中我也看到了很多这样的问题。不过,我也看到了不一样的状态。
曾经有两个孩子,他们家里也有了二宝,但他们的表现比原来好很多。二宝出生后,他们似乎懂事了很多。
家访的时候,父母反映,他们不但乖很多,还会帮忙照顾二宝。深入交谈后,找到了一些原因,他们的父母,都能在二宝出生之前,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有了心理准备,也让他们安心。当二宝出生后,让大宝参与了二宝的养育。
所以了解了孩子特别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们便可以对症下药,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帮扶,减少很多过激的行为。甚至,因此还能多一个帮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