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妈妈会给我讲《小白兔与大灰狼》的故事。“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妈妈总在讲完故事后认真提醒我。
那时候,父母都要上班,我一个人在家是常有的事。有人敲门,我会站在窗台上往外看看,确认是熟悉的人,才会小心翼翼地开门。
儿时的印象中,并没有遇过什么坏人。但是不随便给陌生人开门的习惯,一直伴随着我一直到长大。
糯米在2岁半的时候,就学会自己开门(包括铁门和木门)了。每次我下班回来敲门,他都会屁颠屁颠地应声开门,仆倒在我怀里。劳累了一天能够收到这样的礼物,我自然是十分欢喜,但隐隐地也觉得,如果是陌生人来敲门,糯米会不会也毫无警惕地开门呢?
我不愿意吓唬孩子,把陌生人描述成恐怖吓人的吃人妖怪,不负责任地扩大他的心理阴影面积,导致他往后在人前畏畏缩缩。我希望帮助他学会冷静和理智,对陌生人有防备又不显得胆小。
机缘巧合,我终于找到了安东尼·布朗(《我爸爸》、《我妈妈》的作者)的这本书:《咚咚咚!是谁呀?》。
《咚咚咚!是谁呀?》是一本适合3岁左右的亲子共读的绘本,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的睡前故事。
“咚咚咚”是谁来敲门啦?门口来了一只超级大猩猩,胳膊粗壮毛茸茸,还有满口的白牙。
小女孩说:“那我可不让你进来!”
后来,又来一个邪恶老巫婆、一只可怕的怪幽灵、一条身披鳞甲的大恶龙、还有一个又高又大的巨人......
小女孩都不让他们进来。
最后,爸爸来了,他说:“我是爸爸最爱你,大大的拥抱在等你,讲个故事给你听,还有热热的巧克力。请问我可以进来吗?”
女孩在床上欢呼道:“进来,进来,快进来!”
故事的最后,小女孩一边喝着热热的巧克力一边偎依在爸爸在怀里......
这个简单的故事满足我对用温暖的方式告诉孩子“不要给陌生人开门”的初衷。作者安东尼·布朗延续了以往温馨又充满童趣的绘画风格,让孩子们明白道理。
用童话里的坏人的样子,替代现实生活中可憎可恨的坏人来提醒孩子警惕,对一些忧心忡忡的大人们来说,难免感到有些可笑。然而我并不这样看。大人们抽象而又冗长的道理如果没有找到落脚点,单凭着枯燥的喋喋不休,很难说进孩子的心里。
而故事的神奇之处在于,它隐藏着的寓意、思考和不可不知的道理会随着情节的深入一点一点地钻进孩子的脑袋里,不停地消化、改变、并沉淀下来。温暖的童话更是如此,它们饱含着孩子们对安全感的渴望,用爱之弦,打动孩子的内心,润物无声般地滋养、教化孩子。
当我想要告诉孩子“不要给陌生人开门”时,我会默默地打开这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