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上海是一个风度翩翩、巧笑倩兮的外交官、交际花,成都就是一个内功深厚、琢磨不透的江湖术士。上海是外放的铺张,成都是圆融的内秀,一动一静,一张一弛。
这两座风格不同,都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遥遥相望,竟然都有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捞月”的神秘感。
上海是外放的,它有一种“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气质,街道上形形色色的人,匆匆与你擦身而过,提着公文包的白领、身手矫健的老头老太、系着红领巾欢快活泼的小学生,都显示出一种“知道自己在那儿,在干什么,即将要干什么”的清醒劲儿。
很多人会认为上海节奏太快,如果单单从人们走路的速度、说话的频率、办事的效率来说,确实如此,上海的人喜欢把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不如说他们更喜欢自己凌驾于时间之上的那种骄傲,那种加速度赛过同龄人、赛过同班同学、赛过隔壁家孩子,才是他们愿意全力以赴的动力。他们会享受那种为达到目标,不惜殚精竭虑、茶饭不思的自我沉浸式的专注,也会享受达到目标后,那种昭然若揭、昙花一现的快乐,然后清醒理性的转身奔赴下一个战场,乐此不疲,生生不息。
只要你来到上海,只要你处于上海某个洪流之中,你就必然会调整自己的步伐,拨快自己的大脑反应速度,加快自己手头的办事效率,让自己更顺应当下的时代发展,然后迅速的找到自己“在那里,要干什么,即将要干什么”。
享受当下你所处的位置吧,当你完成你将要完成的事,你才会心无旁骛的去体会周边的风景,一座人工建造的精致勃勃、神采奕奕的城市,一座高楼大厦的反光板会反射出夺目光耀的城市,以及无数个画着精致妆容、穿着得体衣衫、气定神闲的穿梭在街坊里弄的人们。
在那一刻,在那当下,前程皆是浮云,未来变幻莫测,当下的天空,是艳阳万里,内心一种平静的笃定,你似乎会很奇怪,为什么在上海不思考以后呢?
因为在一个人们争相与时间赛跑的城市里,在一个日新月异、更新迭代的时代,你要谈未来?谈不了,变数太多。人们或许会跟你聊聊十年后的人工智能会取代多少种行业,多少人将面临着失业的危险;人们或许愿意跟你聊聊瞬息万变的股市;或者眼下有多少头摔死的猪,和潮汐退去后,多少个裸泳的人。
只有现在,只有当下,才是我们可牢牢抓住的东西,那就是时间。因为时间弥足珍贵,所有一分一秒都不敢浪费。
生活在上海的人,很懂得享受生活,他们加快效率去工作,就是想要加快速度去享受。街边鳞次栉比的咖啡馆、商场;地铁站出来后,随手可得的一家24小时便利店、星巴克;标识清晰的路牌、指示牌、导航牌,会把人们以最快、最便捷的速度带到他们想要找到的方向,然后在各个细致的角落里,摆上人们可能会需要的各种小商品。
上海的包容,就在于它的“宽进严出”,只要你想来,你都可以来,无论你的出身、学历、阅历,但是只要你来了,你就必须去迎合这座城市的规则,在光鲜亮丽的表面,随时都有一根看不见的“标准线”在考量每一个人,你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只看远方、不问归期。这座城市,不喜欢好吃懒做的蠢笨之徒,除此之外,他们对人抱有极大的宽容。
上海就如同一家运转自如的仪器,或者一家良性周转的企业,它容纳不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池。它永远保持熠熠生辉、朝气蓬勃的样子,正是无数奋战在上海的人们所创造的。所以上海这座城市,会永远敞开怀抱,去欢迎那些有才华、有目标、有想法的年轻人,同时给予他们四通八达的路径,你只要沿着这条路往下走,你总能最终找到你想要到达的方向。
这也是一个水晶球,有天然的结界守护,让你身在其中,只看得到眼前这一座琉璃片瓦的精致,享受得到这座城市的美好,同时也为你隔离了水晶球外面的世界。
有多少人来到上海,同时就有多少人离开上海,尽管我们有无数个来的理由,但归纳下来无非一个,我们年轻,想要奋斗。离开的理由即使有再多,但归纳下来也无非一个,我们已经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同时谢谢这座城市。
人生,就是无数个做选择的岔路口,有舍有得,只是看你愿不愿意。
下面,来说说另一个被人称道“很包容”的城市——成都。上海是东方之珠,成都是天府之国,它们都各有各的生活之道和处世哲学。
成都的节奏慢,是一种思维、行为、文化上的慢,这种慢,是一种沉淀千年的处世哲学,这种慢,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这是一种“道”文化。
天府广场的太极图案,就足以可以形容成都这座城市,它是极端的,也是矛盾的,相辅相成,以静制动。它是亦正亦邪的,是平和的,也是狡诈的,缓慢悠长的面容,亦是圆融的。
金庸老先生创造的《笑傲江湖》里,关于青城山的一个江湖传说,青城派。这群人行踪无影,戴着斗笠,穿着蓑衣,从天而降,你根本无法看透这群人,一切招式都是无招胜有招,刀刀见血,出其不意。
《笑傲江湖》里的青城派,他们要去杀福威镖局,人都到了,但先不急着杀人,先下棋,一步一步敲下棋盘,给对手一盘死局。他们也不急着现身,反而像是猫儿捉耗子,耍着对手玩儿一遭。你以为他们在玩儿,那又错了,他们只是不屑于快速的把事儿给办了,既然是有备而来,自娱自乐才是最重要的。
成都人谈生意,来来来,先别急着谈钱,我们先来吃一顿火锅,或者打一盘麻将,推杯换盏之间,就已经开始进入主题了,打太极,成都人最行。筷子与筷子的碰撞,力度与力度的抗衡,七八分渐明,这顿火锅也就吃完了,一切尽在不言中。
出其不意的招数,随性自然的态度,一顿饭,竟然吃出了江湖的味道。外省老板来成都谈生意,常常会摸不清这里的路数,在不知不觉中,被对方占尽先机,或者摆了一道,虽然憋闷,却也无可奈何,好气自己浑身解数,却一拳打在棉花上,毫无招数可言,不免对成都人谈生意又敬又怕。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成都是一个谈人情大过谈钱的城市,想要跟你做生意,先要认得下你这个人。可贵的是,在外面硝烟四起,战火锋狼的时候,成都人依然可以淡定自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以不变应万变。
兵临城下,诸葛亮无兵御敌,反而城门洞开,他兀自在城楼抚琴,须发眉目,皆尽淡然。司马懿十万铁骑,虎视眈眈,以为门内暗藏机关,终究不敢入,遂退兵。不费一兵一卒,不损一丝一毫,仅空城计,一招足矣。
无论是吃饭,还是打仗,都有一种等文化。等一个恰如其分的时机,等一段良辰美景的因缘,甚至诸葛亮在火烧赤壁时,他也要等,等一股天时地利的东风。
曹兵挥军南下,气势浩浩荡荡,江面平铺一片杀气,铁索把战船连成一体,筑成一道铜钱铁壁。曹兵席卷江面而来,刘备慌了,问诸葛亮有何策略。孔明轻抚羽扇,说:等。
东风一来,羽扇一挥,火把一照,滔天烈焰连成一片,江面变成炼狱的海洋,曹兵溃不成军。
在成都,你可以在大街小巷看到人们排成长龙,端着小板凳,耐心的等一顿火锅,或者等一桌串串,他们不紧不慢的等,甚至可以在等待的漫长时间里,凑四个人打一盘麻将。
你可以看到开着奔驰的老板和刚从工地回城的民工同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他们会同样沉浸在食物的辛辣味里,眼眶湿润,互相赞一声。
你可以看到各种行业,无论是商场拖地的保洁阿姨,还是扫树叶的清洁工,或者是火锅店里的服务小妹,都不卑不亢的工作,并享受其中。
你如果在清晨去天府广场,还可以看到早起的老人,穿着一袭白人,在太极图的中央,对着东方渐明的日出,练太极,那一副场景说不出的和谐与美好。
延展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