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数以亿计。人,是这个星球几十亿年沧桑后诞生的产物。时至今日,以主人自居,以智慧生物为傲,打着“以人为本”的口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星球主宰。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鸡蛋一样,人有其存在的独立性。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生命繁衍的产物,纵然这世间有轮回,尘世的每个人依然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灵魂之光。
人是带有社会属性的群居生物,古往今来,独居者都是被社会淘汰的产物,尽管他们大多自居“红尘避世”或被人称之为“隐士高人”。
当然,绝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平凡,他们庸庸碌碌的走完或长或短的一生,有的偶有亮点,有的则黯淡无光。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些无名之辈丝毫不会掀起任何波澜。
独特与平凡是几乎每个人都存在的属性,区别在于二者的比重有所倾斜罢了。
“独行侠”活跃在各类武侠小说中,他们大多性格怪异却又在某一方面拥有旁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潇洒的足迹得以超脱当世世俗的桎梏。于是他们扬名立万,风光一时,同时也招来了挑战。有的人遇强则强,有的人则“一会英明,毁于一旦”,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是时代的巅峰人物,其结局或是“独孤求败”、或是精神失常。绝世高手的内心都是孤独的。
从
从,大多取自两人以上的意境,如跟从,随从等。
何以从?或因“三人行,必有我师”,或因“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可能“威逼利诱”,或是“志趣相投、臭味相投”。。。正因为有了其他个体的存在,人有了七情六欲,也少了很多孤独。“两个人的篝火,照亮整个夜晚”,一个人的月亮,则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但凡从者,彼此之间总有某个点“惺惺相惜”,无论好坏,区别仅在于是否理智。理智与否的前提是自我信念的正确与否,譬如“道不同不相与谋”,当然也有“与虎谋皮”者,纷杂的人性会在彼此的碰撞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世间的诱惑太多,很多人浑浑噩噩,不由自主地选择了盲从。如现如今风行的各类培训班,再如大众深恶痛疾的“传销”,背后的影子都是盲从心理。
众
众,人多了就是众,如群众,大众,众人等。代表着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即便是畸形或者错误的。
众代表团结,“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代表力量,古往今来各式各样的革命往往是广大基层群众响应才能得以实现的;众也可以代表无知,太多的假冒伪劣产品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地区风靡,只因“大家都在买”。
人从众,众从人
不知道是哪一天看到“人从众”这三个字一起出现在某条街道的某个广告牌上面,又恰巧被公交车上的我瞥到了,咀嚼了许久,发现除了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外,其中很多意味发人深省。
就拿审美观来说,盛唐以胖为美,当今社会则以窈窕为美。我想盛唐那种情况的出现与其统治者对杨玉环的迷恋干系颇深,君权社会统治者的声音代表着大众的声音;而现今则为民主社会,普罗大众的思潮更能代表时尚风向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跟着浪潮涌动。前者代表“众从人”,后者则是“人从众”。
再如价值观来说,当今社会普遍比较浮躁,价值观基本和物质划上了等号,即便偶尔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也很快被淹没,甚至于被洗脑、被批判。因而“人从众”做起来极为简单。
“众从人”的实现从来就只有一个标准,即“人”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如古代的君王,狭隘点的如某行业专家等等。“人”一旦拥有了话语权,他的一切都将成为标尺,普通人自然而然会向其靠拢,靠拢的目的也很简单——期望自己也能成为那样的“人”。殊不知“一将功成万骨枯”,成为“人”的路上布满荆棘。
绝大多数人一生平凡,但平凡不代表平庸,生活本身就是一部哲学,凡事都应该独立思考,拥有自己的见解,即使成不了“人”,也不能安然的做个“众”,自由的思想至少会催生出“从”者,争取做到这一步,窃以为此生也就无憾了。
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自己依然还只是个“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