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篇 分享文章
最近在思考一问题:“写作”到底是什么?
就这个问题,也和不少正在从事“写作”(有业余爱好的、也有把写作当做职业的)的朋友沟通过,有的认为是写写小说、每天写写一些个人的观点、碰到什么热点了发表一些个人的主见、或者直接从事一些商业性的内容创作(很多是职业本身的使然)......最后占大多数人认为一个答案:内容创作,它几乎涵盖了每个人不同的看法。
为什么今天聊这个问题?
话说6年前,还在读大学。因为本身就是文科类的专业,还在大学时候就想过一个现实的问题:毕业了,我能不能从事关于创作的职业?能谋生,而且还活得体面一些。但那时候移动互联网才刚刚开始普及,新媒体还没这么发达,当个职业的“写作者”难度挺大的,又不想当老师,这个职业太枯燥,做点啥呢......毕业那年,我没有去找工作,微信公众号刚刚兴起,于是就是临时决定干公众号。前后写公众号大概3个月吧,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没收入。在房租都快交不起的时候,终于还是向现实低头,乖乖的去应聘上班了。
我相信,还有很多很多创作者也在面临和我6年前同样的境遇:喜欢创作,但是短时间内看不到任何可以通过创作营收来满足谋生的需求。
不少人可能会说: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写作呀。
恩,我那时候决定去应聘上班之前的思想斗争也是这么想的,但是进了职场之后,就连睡眠都管不齐,创作,呵呵......所以,今天聊这个话题,是对我自己过往青春的一个答复,也是对喜欢创作而暂时迷茫的“创作者”们的一份建议,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
说到写作,很多人脑海里(特别是新人)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写手”、“稿费”,也对,这的确是可以收入。还有一部分人可能会想“被签约”,长期收稿费,也对。还有一部分人想到“写书”,赚版权费......
其实你没发现么?都是围绕“稿费”而扩散的写作思维。当然,写作赚取稿费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什么可丢人的。只是,围绕“稿费”谋生的写作是传统媒体时代的产物,现在可是新媒体时代呀。在新媒体时代下,想着传统媒体的变现思维,当然举步维艰啦。
【以下的“对话”过于真实,也挺刺耳,但还是希望能引起共鸣】
“快半年了,我终于赚到了第一笔稿费啦,虽然只有20块钱,但是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我要坚持下去,开心ing......”
“真想不到,一条不经心的短文,尽然那么多人点赞,还有一个人给我打赏了,虽然只有2块钱,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我要坚持下去,开心ing......”
恭喜您,可喜可贺!!!下个月的房租1200元,我这里是按季度收的,谢谢。
“......”
写作不应该是这样子的,热爱写作的人更不应该被“写作”为难,你说呢?
新媒体时代就是内容付费时代,出路何方?
写作 = 内容创作
把内容以“产品思维”去经营,将产品商品化,通过“商品”来变现。
切记:写作的稿费是辛苦钱(还有可能杨白劳),将写作内容商品化才是复利。
如果你真的很喜欢很喜欢写作,但是没啥其他的资源,可以把你的“写作经验”编制成一门“写作课程”,通过你写作的内容吸引更多人关注你,引导到你的私域流量池(微信、社群之类),然后买一份实实在在的(你个人的写作实战经验)课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出路,哪怕一份只卖9.9元,有几百个或者几千个人买就不一样了。难么?难、也不难,把日复一日写那么乱七八糟的“爽文”的时间总结出套路或者公式,哪怕是花费掉一个月时间来打磨一套“课程”,都强一百倍一千倍。
如果你可以触达一些资源,可以把你的资源写进你的内容,“内容带货”的电商时代才刚刚兴起,知乎、头条、小红书......一大把这样的内容平台,通过内容带货的收入比工资收入高几倍的博主比比皆是。
或者,加入别人的阵营(MCN),很多盈利模式成熟稳定的机构,很多可以变现的方式,跟着领任务照做就行,做多了,你不仅仅写作上得到进步,还能学习很多很多变现的方法、运营的思维和经验。
... ...
太多太多了。
写作就像是一场恋爱,如果你真的喜欢写作,不仅仅是你喜欢它,也要让它喜欢你(回馈你),再不济总不能让它为难你。
单恋很辛苦也很累的。
我是“晋亨蓝振的爸爸”,我们一起精进,共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