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育儿观点不同,我被批评“只动嘴皮,没有行动”。我自知有失,比较郁闷。于是重读经典——鲁迅先生《我们怎样做父亲》,以求匡正缺失,用先贤智慧照亮我前行的路!
鲁迅在网络里有昵称迅哥儿!这是网友借其作品里的词,我觉得挺好,既亲切,符合人物定位,又表达了鲁迅先生思想长青的意思。鲁迅逝世86年了,但仍然活在我们心中,而且还是年轻的迅哥儿!
《我们怎样做父亲》作于1919年10月,距今100多年了,但读起来并不过时!这篇文章是不朽的作品,它起到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的作用。今天我们有做父亲的一些正确观念,有赖迅哥儿100多年前的呐喊!
五四运动以前,父亲是家庭权威。父为子纲,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孩子受了父母的恩典。价值观念遵循长者本位,父母权利和占有思想很重,义务和责任心却很轻。
迅哥儿批判了这些错误思想。他从生物界之现象出发,论证了“父子间没有什么恩”,逻辑严密,语言幽默!且看一二:
依据生物界的现象,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这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所以人类有保存生命的本能——饮食;延续生命的本能——性交。“饮食的结果,养活了自己,对于自己没有恩;性交的结果,生出子女,对于子女当然也算不了恩。”觉醒的人,应该先洗净了东方固有的不净思想,再纯洁明白一些,了解夫妇是伴侣,是共同劳动者,又是新生命创造者的意义。所生的子女,固然是受领新生命的人,但他也不永久占领,将来还要交付子女,像他们的父母一般。只是前前后后,都做一个过付的经手人罢了。
又说,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价值,更可宝贵;前者的生命,应该牺牲于他。“觉醒的人,应该先洗净了东方古传的谬误思想,对于子女,义务思想须加多,而权力思想却大可切实核减,以准备改作幼者本位的道德。况且幼者受了权力,也并非永久占有,将来还要对于他们的幼者,仍尽义务,只是前前后后,都做一切过付的经手人罢了”。
迅哥儿的观点震耳发聩!
没有了恩,那么父子之间靠什么来维系呢?迅哥儿的回答是爱。“便是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迅哥儿的启蒙,更新了国人的观念解放了思想。人们普遍认识到,孩子不仅要生,更要养。不仅不应长者本位,完全幼者本位,一切给孩子让路。
今天我们做父亲,都知道要“健全的产生”,可以说我们做的很到位。大力提倡优生优育,孕妇强制产检,许多家庭还进行胎教。
今天我们做父亲,都知道要“尽力的教育”,可以说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再穷没有穷教育。家庭对孩子教育是不惜金钱投入,不惜精力投入。
今天我们做父亲,都知道“要完全的解放”,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当作我们的附属品,或是了却自己遗憾或心愿的工具。
100年前,迅哥儿基于当时的国情,深刻剖析了子女教育问题,提出了响亮的回答,交出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答卷。100多年后的今天,国情变了。但“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观念依旧适用,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在此观念指导下,如何落实的问题,也需要不断更新观念,赋予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
健全地产生,这是一个医学问题,规律研究的很明白,举措也相对健全,落地做的也不错。这方面不存在什么问题。
尽力的教育,就复杂得多。这里面有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性格锻造,情操陶冶等问题,还要因材施教,是一个世界难题。这里面的规律还有待发掘!
举例来说,孩子睡前,我主张读《安徒生童话》、《爱的教育》等故事;有人主张听英语,孰是孰非?
还有完全的解放,有哪些指导原则,如何操作等。
这些都需要像迅哥儿这样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给出顺应我们时代的历史答卷。我虽然不能给出答案,但隐约感觉有那么几点很重要:一是分期教育,稳步推进,不拔苗助长。二是分级教育,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性格锻造,情操陶冶,其教育的作用层级是逐级升高。三是身体锻炼和精神锻炼同样重要。四是智力开发固然重要,但不及性格教育和情操培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