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波行情明显是2/8行情,即蓝筹股带动的大盘上涨。而这些涨的好的蓝筹,一般以国家力量和消费白马股构成,特点是大多汇金持股、机构标配,这些股平时很少大幅上涨,一般都是作为机构压仓股,在往常,各机构比拼业绩从来也不会依赖这些股(基本面早就被研究的透透的了,根本不会有超额预期),以前冲业绩都是靠挖掘潜伏市场冷门或者主动去创造推动些概念。但这波上涨不知是高层授意还是金融圈集体学习领会精神亦或是市场其实很苍白大家不得不抱团取暖(抱团取暖请参照美国“漂亮50”往事),白马消费与所谓蓝筹就这么炒起来了,而且由于权重问题引领了整个大盘的上涨。公司基本面有变化么?未来预期有转折么?其实没有,而且可能更不乐观。况且从央行公布的M2增长率来看,连续同比低于10%(本月8.8%),显然资金量是不支持市场回暖的,因此说来,这波上涨要么是大家抱团取暖的吃饭行情,要么是人为发动,都不可能是市场水到渠成的自然而然的事儿。
但如果要说刻意而为也不合适,毕竟金融业本质上说就是一项人为设计与人为干预痕迹很重的行业。回头再说这几天的大跌,从人民日报提示茅台泡沫以来,人们突然发现,这蓝筹涨的太夸张了,在毫无基本面和超额预期也无大环境市场资金支持并购预期的情况下,居然开启了创业板式的上涨,这是史无前例的,人们心中惶惶然,不知道这市盈率往后该怎么给(从十几倍到三十几倍)。往后的实体业绩能不能填充已炒高的市盈率,人们心里其实是没底的(如果确定后面的实体业绩能填充现有市盈率的话,这几年也不用喊什么亲斤常太心了),(现在看来,这些早就被研究透透的蓝筹股们,要寻找真实上涨动力,要么中央加持,要么以混改的形式不断的进行新业务的并购重组,几无第三条路)因此这几天的大跌,可以看作是机构在能卖的部分持仓获利回吐,可以看作是人们在惶然之余暂且把市盈率降下来冷静的想一想后续的逻辑和路径。
那么在这之后行情该怎么走呢?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央行货币放水的支持了,甚至股市将成为取水之源(不断的向注册制趋近)。其次要明确的是,随着美联储的加息与强势美元再度归来,为了保外储保汇率保货币政策有效性,人民币跟随加息是大概率事件,因此将面临一个资金成本不断上升的未来。再次要明确的是,随着汇金在主要蓝筹和指数权重股的主导地位不断加强及养老金的逐步入市,未来市场的政策主导性不是减弱而是会逐步加强,因此未来市场趋势将更讲政策性、政治性和设计目的性。
除此之外,在新常态的政经形势下,市场还承担了两项新任务。一是重构市场价值中枢。二是承担央行探索建立新的货币锚的职责。对于第一项,任何资本市场的第一要务都是价格发现。而A股建立之初的主要目的是国企融资,其发展过程中“价格发现”的职能实际上是由各类中小创来通过各种炒作来实现的,这种价格发现有着先天不足,一是暴涨暴跌,实现不了稳定的定价或者说价值中枢不稳定。二是即使实现了稳定定价可信度也不高。三是权重小占比轻,局部定价代表不了全盘。在新常态下当中小创泡沫褪去、各类花样的操纵手段被禁、注册制下壳资源价值衰减、新的经济增长动能转换,都要求市场整体需要新的价格发现和价值中枢重构,特别是各个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国最优质的上市公司回归A股,市场主体力量发生变化,价值重构已是必然,而正如我反复强调的,中国资本市场的价值中枢,应该跟大国地位相匹配。对于第二条,简单的说,在外贸不彰、美元回流的情况下,人民币由“外生货币”转向“内生货币”的过程中,央行需要为人民币基础货币的供应寻找新的锚定物。当下的货币政策与货币供应,固然有供给侧改革和去杠杆的需要,使紧缩成为必然,但也有央行“货币锚”难以确定,在没法依赖外储增长供应人民币的情况下,央行缺乏大规模供应人民币的常规机制,所以我们看近年来,央行只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所谓“麻辣粉”等技术性手段来补充市场货币需求。而在“内生货币”“寻锚”过程中,较好的“锚”可以是大宗资源或者是土地资源,具体经验可借鉴参照建国前解放区边币的发行供应。但这需要大宗商品国内定价权与土地制度改革创新,暂不成熟。另一个可借鉴的经验即资本市场在美国货币供应中的地位和作用,无论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市值”都是定价标准与额度依据。美联储根据三大股市的市场表现和权重股活跃度判断经济好坏,根据指数中枢判断货币政策松紧,根据主流融资需求判断货币量供应的多寡。这要求资本市场能最大程度的涵盖整个经济运行,能迅速合理的反馈经济状况,能恰如其分的集中社会经济信任度。这也是中国当前资本市场的改革方向。因此,在央行探索货币“锚”的过程中,需要这么一个有序、国家主导并有合理向上预期的市场表现。
总得来说,按照上述逻辑和分析,市场的大跌并不可怕,蓝筹们很快就会收复失地,而且接下来,依然是蓝筹表现的舞台,只不过新常态下市场需要新的逻辑来讲新的故事。具体到个股,依然是这样的思路:美好生活、大国力量和领导们视察过的高科技公司。我想,这应该也是普通人领会报告精神、逐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可行之路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