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
支撑起我们人生的,不是朋友圈,而是这个“圈”

支撑起我们人生的,不是朋友圈,而是这个“圈”

作者: 吴以辉2000 | 来源:发表于2017-08-27 18:25 被阅读0次

我们一旦遭遇失败,直接的心理反射是,“关系太弱,社会不公,运气太差”。

关系,往往被列为成败的第一原因。

关系被中国人如此重视,以致于外国人在维基百科里专门设了”Guanxi"一词的词条。

我们的关系,约等于朋友圈。

 朋友圈的强弱,似乎决定着一个人是否成功,是否能赚钱,是否可以过好这一生。

实际上,还有一个圈,比朋友圈更重要,是它支撑起了我们的人生,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质量。

它就是我们的影响圈。

影响圈的说法,源于美国的思想者史蒂芬·柯维。

人类的注意力所及的地方,包含两个圈层——关注圈和影响圈。

关注圈就是我们所关注之事物的大合集,而影响圈则其中的一部分,即那部分我们可控制、可施加影响的事物。

详细说来,我们的关注世间各种事物,如IS崛起,飞船上空,王宝强被绿,白百合偷汉,同事的性格缺点、自己的工作安排和需要克服的缺点,等等。

所有的关注对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把我们包围的圈层。它就是我们的关注圈。

在这个圈层里,有一部分事物是我们无法控制、也无法加以改变的,如春花的下落,IS的崛起,明星的情感变故,以及他人身上顽固的缺点。

有一部分事物则是我们可以控制并可以改变的,如我们注意力聚焦的方向,工作的安排,决意改掉的缺点等。

我们可以控制并施加影响的那部分事物,也形成了一个圈层,它就是影响圈。

如果将大部分注意力聚焦在影响圈外,人生就会越来越糟

如果一个人将大部分的注意力,用来关注他不可控制、不可改变的那部分事物(影响圈外),那么,他会慢慢变成一个态度悲观、絮絮叨叨的庸人

相反,如果他将注意力聚焦到他可控制、可改变的那部分事物(影响圈内),那么他会慢慢变成一个态度积极向上、阳光有力的人。

史蒂芬·柯维认为,一个人专注于影响圈内的事物,踏实行动,逐一将它们改进直至改变,那么这个人的影响圈就会变得越来越大,人生也会呈螺旋式上升。

比如:

A、B两人各自带着一个团队做项目,因种种原因,最终项目失败。

A絮絮叨叨地抱怨团队成员素质差,公司给的资源不够多,业内对手以自杀式的方式进行竞争,等等。在抱怨和吐槽之后,归于平静。当下一个项目开始后,他又重复一个旧的轮回。

B也反思了失败的各种原因,也看到了自杀式竞争的影响和公司资源投入不足,但他将重心聚焦在一些可控的因素上。他发现自身领导力不足,激励机制不明晰,团队培训不足、资源分配不合理等。接着,针对这些可控制、可影响的因素,一一进行改进和调整,并开始新一轮的尝试。

我们可以知道:

一、A是一个消极的人,他只关注一些外在的东西,一些他无法控制和施加影响的东西 ;

二、B是一个积极的人,他将注意力的重心放在自己的影响圈里,关注一些他可以控制并施加影响的东西。

后来的情况是:

一、A永远絮絮叨叨,抱怨一些他无法改变的东西,最终影响圈越来越小,人生一成不变 ,一直在原地打圈圈;

二、B持续地关注和改进他可控的东西,最终不断成长,影响圈越来越大,人生也呈螺旋状上升。

收缩关注圈,强化影响圈,让能力呈指数式增长

李笑来老师有类似的理论。

他说,注意力是我们唯一可以自主控制的天然资源。不珍惜自己注意力的人,最终注定会贫穷,因为他们终生被收割,终生不可能有真正有价值的产出,怎么可能最终变得更富有?

没错,我们的大量注意力,就像韭菜一样被廉价收割。

微博营销号和微信朋友圈里的白百合一指禅,英国脱欧,特朗普漂亮的女儿等等,都是无所不在的注意力收割机。

我们宝贵的注意力,应该从这些东西身上收回来,聚焦于影响圈内的事物上,努力修正,确保每天进步一点。

如果你的起点是1,每天的进步是r,日积月累,你将收获指数式的成长。此时,能力成长复利公式是(1+r)n。(李笑来语)

我们每天需要问自己的是,你正在关注什么?哪些事情你费尽全力也改变不了的?哪些事情是你可以改变的?我该如何让跟我有关的事物变得更好?诸如此类。

依托这个思想,我开始反思自己,慢慢发现了这些年为何进步缓慢的原因。

这些年来,我勤奋阅读,广泛交游,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很上进,然而终究徘徊不前,一无所成。 根源在于,我的关注圈太大,影响圈太小。

我每日关注互联网大事件,国际政经格局,阅读大量休闲之书,自以为在成长,在进步,以为自己紧随互联网大佬思想之后,跻身于时代潮流之中。

实际上,都是自欺欺人的幻觉而已。这些事情,跟我并没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并不在我的影响圈内。

我在浪费自己最宝贵的注意力,而疏于锻造自己的个人能力。

我想,人生不是命运决定的,命运也不是性格决定的。

如果性格和命运真的让人生出了一些差错,那么,在接下来的人生里,我们可以持续锻造我们的影响圈,每天进步一点点,慢慢纠正差错,那么,我们终能回归人生正轨,迎来花好月圆。

另一极端:过度聚焦于自己的影响圈,将变得目光短浅,自私自利

对于上述说法,很多人肯定会反对:除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你不关注经济大势,互联网潮流,科技前沿,那么你将会变得闭目塞听,目光短浅,根本上不利于你的长期成长。

此言不差。

我们说的“要收紧关注圈”,并不是说“要完全不关注影响圈(个人成长)之外的事物”。相反,如果一个人将他的关注圈缩小到跟影响圈同等大小。那么,他将走向另一个极端。

除了跟自己相关的事,他一律不管不顾,那他将是一个无大视野,无宏观格局的井底之蛙,同时也是一个感情冷淡,自私自利之人。

这样的人,或许也不会走得太远。

实际上,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对大趋势的判断。我们当然要关注宏观大势和时代潮流,而不能将目光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我们不妨更温和地看待这个观点。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趣闻,明星艳事,娱乐段子,国际争端,一窝蜂地向我们涌来,将我们的注意力收割殆尽。

基于这一背景下,我们倡议“收紧关注圈,聚焦影响圈”,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关文章

  • 支撑起我们人生的,不是朋友圈,而是这个“圈”

    我们一旦遭遇失败,直接的心理反射是,“关系太弱,社会不公,运气太差”。 关系,往往被列为成败的第一原因。 关系被中...

  • 我的原创哲理诗

    朋友圈文/森林古猿05决定朋友圈大小的不是半径而是人脉决定朋友圈位置的不是圆心而是人心

  • “圈子”很好,你如何获得一张门票

    我们都知道想要了解一个人的话,就去观察他的朋友圈。这个朋友圈可不是微信中的朋友圈,而是现实生活中他身边实实在在的朋...

  • 那些不爱更朋友圈的人啊

    在这个信息通信技术发达的时代,人们最常沟通联系互动的方式不是打电话,更不是写信,而是朋友圈。 我很喜欢微信的朋友圈...

  • 我喜欢的方式

    人到中年是该适度远离朋友圈的时候了,最好的朋友圈不是手机朋友圈,而是我们是否拥有几个真正的好朋友,三五好友相约偶尔...

  • 浅谈为什么要更新朋友圈

    这里我谈到的朋友圈并不是微信的朋友圈,而是我们生活中有较为亲密联系的生活社交圈子。有一句话,“你要了解这个人,...

  • 人生

    翻着大家的朋友圈 忽然悟出一个道理 我们之所以喜欢抱怨 日常还经常有点丧 不是人生不易 处处碰壁 而是我们本生性凉...

  • 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写给十八岁的儿子2)

    亲爱的儿子: 祈主赐予我们平安幸福! 有人说,人生中最美的,不是风景,而是感情。生活中最难的,不是相守,而是彼此支...

  • 这是一个充满段子的情人节

    一大清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 而是睡在我身边的这个女人发的红包。 然后在朋友圈又看到了这个 : 你朋友圈开始了吗 一...

  • 致朋友圈的一封信

    关于朋友圈,我一直认为这不是自己的私人空间,而是一个公共的资源。我们除了展示自己的生活,更应该利用这个空间为我们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支撑起我们人生的,不是朋友圈,而是这个“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ci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