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年少的时候就很有政治眼光。
公元前565年,子产所在的郑国攻打蔡国,抓住了蔡国司马公子燮。这个消息让郑国的老百姓都很兴奋,觉得郑国大大地胜了蔡国。而子产却很忧虑地说:“咱们郑国区区一个小国,本不该轻易和人家结怨,惹祸上身。现在我们跟楚国的盟国交战,虽然有了暂时的小小的胜利,可是恐怕日后会有大的祸患啊,这怎么能是值得庆幸的事呢?”
不久之后,楚国果然派兵攻打郑国来了,把郑国搅扰得不得安宁。
子产为相时,郑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紧急形势。为了稳住时局,子产提出了“宽以治世”的主张,他说:“现在百姓和朝廷的积怨太深,追根究底,就是从前的执政者苛政扰民所致。如果我们不反省自己,革除陋习,多多惠民,百姓的积怨只会越来越深,如果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时,那朝廷就难以维系了。这是当务之急,不这么做的话只能坐以待毙。”
子产废止了朝廷的暴政,制定了各种惠民利民的政策并加以实施,让民众畅所欲言,渐渐地郑国慢慢走向了安定。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3834/4dbf6920c81410c2.jpg)
一次,子产让贵族公孙段办事,办完之后赏了他一座城邑。子产的下属子太叔觉得这事办的不着调,就跟他说:“作为一个臣子,为朝廷办事本就是他的分内之事,你怎么能赏给他一座城邑呢?如果人人都这样的话,那郑国的城邑岂不都要送人,郑国又何以为国?你这么干实在太不合理了。”
子产就告诉他说:“危难之际,当以宽待人,方能让人为国效力。一个人的欲望是固有的,让他的欲望得到了满足,那让他办事不就好说了吗。只要事情能办成,城邑有什么好爱惜的。更何况城邑他又搬不走,仍然属于郑国,国家没啥损失啊!”
子产用这个方法稳住了郑国的大族,让他们不再有二心,努力为朝廷办事。
贵族丰卷因为一点事儿召集兵卒作乱,子产在大夫子皮的帮助下打败了丰卷,把他赶到了别国。郑国的大王觉得丰卷太放肆了,对他深恶痛绝,下令要把丰卷的土地田宅什么的全都没收了。这时候子产却出面阻拦:“丰卷是郑国的大族,他们家的家族势力盘根错节,族人也很多。大王你要是重罚丰卷,抄没他家的财物,必定会让他们的族人感到不安,反而可能发生变故。为了大局着想,大王你还是宽容他的罪责吧,这样的话不光丰卷感恩你,他的族人也必定会想着报效国家,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祸端。”
在子产的劝说下,郑王压下怒火,收回了成命。
三年之后,丰卷感恩回国,他的族人齐聚王宫门外,要誓死报效郑王的大恩。
子产在“宽以治世”的同时,还同时兼顾了“严”的治世手段。在大局已定的前提下,他对一些屡教不改、胡作非为的贵族严打严治,分毫不留情面。
他对下属子太叔说:“治世,最高明的是用道德治理民众,其次也不能不用刑戮之法。就像火一样,人们对它望而生畏,烧死的人就少;而水,看上去很柔弱,人们都不怕它,但它淹死的人却很多。所以治世宽严都不能偏废,在以宽为主的同时,还要宽严相济。”
在郑国有个大夫名叫徐吾犯,他妹妹生的很是漂亮。贵族青年子南和子皙都看上了她,为了获得美人的芳心,两人经常争斗不已。子产多次告诫他们要遵纪守法,可这俩人仗着自己是贵族愣是不听,在大街上公开相互砍杀,子南把子皙砍伤,子产把子南流放到了吴国。
第二年,子皙又兴风作浪开始蹦跶着惹事,他率领一群人和子南的族人又杠上了,并且公开群殴。子产不顾众人求情,坚持重罚子皙,他派人历数子皙的罪状,迫其自杀。
子产执政二十余年,在他的治理下,郑国政治局面稳定,国家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