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在边境辛辛苦苦守军的时候,还做了一些其他事情。他很注意减轻边境百姓的负担,使北宋的防守力量明显得到了加强。
范仲淹这个人不但是个军事家,也是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是苏州吴县人,由于他父亲在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家庭重担一直压在他母亲身上搞得家里特别穷,后来母亲不得不带着他改嫁了人家。范仲淹成长环境非常艰苦,他在一座破庙里面居住、读书,穷的连一日三餐都吃不上,每天只得熬点薄粥充饥。虽然他条件艰苦,但是他仍旧苦学不辍,苦读了五六年,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范仲淹最初是当了朝廷谏官,由于看到宰相吕夷简滥用私权,谋求私利,就向任用大胆揭发。吕夷简小心眼的人就怀恨在心,诬陷范仲淹结交朋党,挑拨君臣关系。宋仁宗软耳朵的人,听信了吕夷简的话,把范仲淹贬谪到了南方。直到西夏战争发生后,才把他调到陕西防守边境。
范仲淹在宋夏战争中屡立战功,宋仁宗这哥们觉得范仲淹是人才啊,这个时候,宋朝内部腐败,加上跟辽国和西夏战争中军费和赔款支出巨大,搞得财政非常紧张。这个时候,宋仁宗想起了范仲淹,把他从前线调回来,任命为副宰相。
范仲淹回到京城后,宋仁宗立马就接见了他,要他提出治国的方案。范仲淹也知道朝廷弊端太多,不可能一下子都改掉,只能一步一步来。但是禁不住老板宋仁宗一再催促,就提出了十条改革措施。
正在兴头上的宋仁宗,看了范仲淹的方案,立刻批准在全国推行。这就有点儿戏了。历史上把这次改革称为‘庆历新政’。
范仲淹的改革刚一开始,就捅了一个大的马蜂窝。一些皇亲国戚、权贵大臣、贪官污吏,见到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纷纷闹了起来,散布谣言,攻击新政。那些原来就对范仲淹不满的人,天天在宋仁宗面前说坏话,又说起范仲淹和一些人结党营私,滥用职权。
宋仁宗本就就不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他见这么多人反对新政,就动摇了起来。范仲淹最后被逼得无法在东京立足,便要求到陕西防守边境,宋仁宗就打发他走了。这就是很多老板的通用招数。范仲淹刚走,宋仁宗就下令废止了新政。
范仲淹因为改革政治一事,受了很大的打击,但是他并不因为个人的遭遇而懊恼。一年之后,他的一位在岳州做官的朋友滕子京重新修建岳阳楼,请范仲淹写篇纪念稿子,范仲淹挥墨写下了大名鼎鼎的《岳阳楼记》。在这篇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一直被后人传颂,岳阳楼也因为这篇文章而名扬四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