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31 周五 晴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清晨,我从梦里哭醒来。原因是梦见了一个同事A,他把我的书包扔到我面前,还丢了我的钥匙。可能刚好看了少年的你,我觉得自己正在遭受“校园暴力”,可是为什么是我?
我醒来后,还觉得莫名其妙,想了想,可能是最近又有事情要跟同事A合作了吧!也是,虽然我躲他像躲着瘟神,但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他身上散发的疏离感确实像瘴气一样,压迫着我每一根神经。
同事A本身人不坏,爱运动,说话带着一两分小幽默,就是不喜欢表达,或者不善于表达。他看起来高冷,其实是个热心肠。但,时常在脸上“不关我的事”“怎么什么都找我?”“你自己都搞不清楚”“你讲得什么鬼!”这样句子的人,凭谁都不敢轻易接近吧!
除非是个厚脸皮。我不是,但为了工作,我豁出去了。起先,我也是小心翼翼的,但架不住我不懂他们后台的东西,有时候沟通不清楚需求,他就开始烦起来。脸拉得一丈八尺,蹙着眉头,瘪着嘴,冷冷地吐出几个字“关我什么事”。说实话,我是被伤到了,这个同事咋么就跟个臭石头一样,不能好好沟通呢?
当然,为了快乐工作,我告诉自己,他不是故意的,他不是讨厌我这个人,只是因为太忙了而已!但是,这无形的压力表面化解开了,但没有得到实际解决,就慢慢地渗透,一下子就深入到梦里去了,一般如果哭醒来,就是很严重了。
我想起上周一个情绪管理老师过来讲“非暴力沟通”,就提到暴力沟通对人情绪的影响。主讲人也提到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并给出了“暴力沟通的定义”————就是我们所说的话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让彼此都不舒服。
我想,同事A是给我带来了不舒服,但他自己又觉得他的行为不妥吗?可能没有,因为卢森堡教授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原来不是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自己的沟通方式跟暴力!

沟通,常常是为了达成某个目的。就像去到河对岸的两条路,有暴力和非暴力两种形式來达到“过河”这个目的。很显然,我的同事A是个跟代码打交道的钢铁直男,缺少人际交往相处经验,所以一旦情绪不好,就恨不得在脑门上贴上:暴走中,非心灵强大者勿近!他选择了最简单最暴力的一种形式跟我说话,那么我呢,很显然,无法做到同样的方式反击他。
我要解决自己的压力,就需要采用“非暴力”的方式跟他好好沟通。
正如老师所讲,非暴力沟通的核心,是基于需要意识。什么意思呢?就是人们不管选择做或者不做一件事情,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是一个人的行为、语言、姿态可能只表达了感受或者需要的10~20%。
那么,这位同事A他究竟在表达什么诉求呢?我感觉是他通过不满的情绪,实际上为了说明,“请少给我安排需求”“请把需求讲清楚”“事情太多,是不是大家坐下来好好商量一下排期?”
所以,站在他的角度考虑,我觉得我确实有做得不好,值得反思的地方。在非暴力沟通的过程中,要抓住四个基本点:
转变思维:将思维从“条件反射式”的对话习惯改成“有意识的使用语言”。不要首先就尝试改变对方,而是尝试先尊重对方。
转变语言:将语言从指责、批评、威胁、诋毁变成包容、鼓励、理解、冷静。
赋能:用同理心的思想去思考这个人发生转变之后,有哪些积极的提升、正面的改变。
非语言的觉察:能够敏锐的感觉到对方言语之外的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