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些可谓基础中的基础,但我们因为这些走弯路的次数却不会少,理解它们是编写稳定且bug较少的 JS 的条件之一。
逻辑非操作符 !
逻辑非操作符!
(下面我们简称逻辑非) 的用途是对操作值的布尔值进行取反。
!
会先将操作值转换成一个布尔值,再对其进行取反。转换布尔值的过程隐式调用window对象下的Boolean转型函数。Boolean转型函数的转换规则如下:
若操作值是数值:0转换为false,1转换为true,NaN为false
字符串:空字符串为false,非空字符串为true
undefined:转换为false
null:转换为false
null:转换为false
对象:任何对象都转换为true
逻辑比较 - 全等操作符 ===
先比较两边操作值的类型,类型不同即返回false;若类型相同,再比较两边的值。
两边类型相等后比较规则如下(IEA规则):
-
1.简单数据类型(值类型)中,数字(Number)、字符串(String)、布尔值(Boolean)、null(
typeof(null) === 'object'
)、undefined(undefined)就直接比较 -
2.特殊数字类型:NaN和所有值包括自己都不相等
NaN === NaN ===> false
(判断一个值是否是NaN,只能用isNaN()
来判断) - 3.复杂数据类型:即对象,只要两个对象指向相同的引用地址,比较结果就为true。
也就是说,===
只能判断两个对象的引用是否相同。至于如何判断两个对象内容真正相等呢,这个情况就多了,包括可能存在多层嵌套需要层层比较引用地址和值,涉及的场景和用途也广,他日总结了在这里追加链接🔗吧(空口挖坑捂脸逃嘤嘤嘤)反正baidu也能百到一大堆。
逻辑比较 - 相等操作符 == (稍微了解即可)
==
是一种比较灵活的逻辑比较符,当两边类型相同,比较方法与上面 ===
的比较规则(IEA规则)一致。当两边操作值类型不同,会把两侧结果最终转化成数字再进行比较(这也是其与 === 的本质区别) 。用 ==
进行比较意图不明确且会带来其他副作用,因此不建议使用,标准做法都是用 ===
。
类型不相同时,相等操作符==
的一些具体转换规则(EEA规则):
- 1.如果一个操作数为 null 而另一个undefined,则结果为 true
- 2.如果一个值是布尔值,则会先隐式调用window对象的Number转型函数,将false转为0,true转为1,再进行判断。
- 3.如果一个值是字符串,另一个是数字,则隐式调用Number转型函数将字符串转换为数字,再进行判断。
-
4.如果一个值是对象(数组, 函数亦是对象),则先调用对象的
valueOf
方法,如果返回的是复杂数据类型,则在返回值的基础上再调用toString
方法(OPCA规则),最后根据以上规则进行比较。
对于第四个规则,数组和对象有一些不同。调用valueOf
方法,它们都返回了自身。对象调用toString
方法,是通过继承Object.prototype
得到的。此时返回值为字符串 '[object Object]'。 Object代表它的Constructor(构造函数)。
在数组上调用toString方法,是通过继承Array.prototype
得到的。但此时在数组原型上重写了toString方法,在不传递参数的情况下,会将数组以逗号的形式转换为字符串,效果与join()
或者join(',')
相同。
同样,在函数、正则的原型对象上同样存在toString方法,覆盖了Object.prototype
上的toString方法,并且同数组一样,以字符串的形式输出。
看例子:
[].toString
的结果 ''
空字符串,转化为数字是 0
{}.toString
是 "[object Object]"
, 再转化为数字则是NaN
[1,3,6].toString() // '1,3,6'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function(){}) // '[object Function]'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new RegExp()) // '[object RegExp]'
(function func() {}).toString() // 'function func() {}'
new RegExp('cat','g').toString() // '/cat/g'
(function func() {}).__proto__.hasOwnProperty('toString') // true
new RegExp('cat','g').__proto__.hasOwnProperty('toString') // tru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