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郑爽代孕和弃养的风波,彻底的被整个娱乐圈封杀了。
在1月18日,郑爽的前男友张恒在他的微博发布了消息,他之所以没有回国,是因为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而孩子的母亲就是郑爽本人。
随后,网上有两段录音爆出,我们可以清晰的听到郑爽说:“这孩子,真的打不掉,TMD,我真的烦死了。”
这短短一句话,让屏幕外的我们都感到汗毛倒竖。是什么让她对生命如此的漠然?
著名的乐评人丁太昇评价:“郑爽之所以成为这样的人,和她的父母的家教密不可分!”
有这样一句话:世上没有坏孩子,只有坏父母。
郑爽的母亲不止一次在公开的场合说过,让郑爽考北电就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明星梦。而郑爽也不止一次和她的父母说过,她不喜欢演员这个工作。却没有得到他们的重视。
忽视是一种伤害
从那以后,郑爽就很少拍戏,她开始了爽言爽语的历程,一切都随着自己的心情来,才不管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从郑爽的语言和她随时爆炸的情绪里我们看到,每个成年人莫名其妙的情绪里,都有这个一个童年得不到满足的爱。还有哪些被自己忽视和潜藏在心底的创伤。
当我们的生活中,在遇到类似的场景的时候,会彻底的触发我们的情绪。而这些情绪主要有三类。
第一,我不值得。相信很多人小时候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父母看到碎了一地的杯子,不问缘由,上来就是一顿痛骂。而忽略了此刻的我们内心有多么的忐忑不安,多么的无助。长大后,一旦我们感觉到把一件事情搞砸了,就可能会触发我们的情绪。
第二,我不属于这里。如今的父母们都很忙碌,即使下班回家,他们也有忙不完的工作和打不完的游戏。当孩子出现在他们的身边,要被被斥责,要么完全忽略。让孩子感觉自己就是多余的存在。长大后。当我们感觉我们被排斥的时候,这个情绪也会一下子就出来了。
第三,我独自一人。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人都说,我那么努力的工作,为了给他最好的物质生活。一旦孩子有需求,父母都用物质奖励来满足。这些会让孩子觉得,安全感就是物质。长大之后,当他需要给自己安全感,物质就成为最直接的方式。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被忽视,被忽略比没有物质的伤害更大。一个孩子,对于物质的需求只在于吃饱和穿暖就好了。
美国心理学教授琳赛·吉布森在《不成熟的父母》中说过:“有人关注自己、有人值得依赖是孩子体会到安全感的基础。”
孩子感受到爱是从被关注和被信赖开始的。
信赖是坚定的爱
去年10月,重庆沙坪河一辆奥迪车停在小区内。民警用监控摄像头看了一个10岁的小军绕着车在转。
小军的父亲看到了监控摄像头,也怀疑是儿子干的。于是他向车主赔偿了3500元。处理结束后,他就把小军带回家了。
一路上,小军一直和父亲说,自己没有划车,当时绕圈是因为他在逗苍蝇玩。见父亲不信他,小军变得不爱说话,人也沉默了许多。
父亲觉得可疑,他选择相信小军的话。于是他和负责的邹警官一起去调查真相。
终于经过了他们的努力,找到了真相。车真的不是小军划的。车主也把之前赔的3500元还了回来。
在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当时很多人都怀疑是小军划的。但是他的父亲选择和他站在一边。
在真相大白之后,父亲还肯定了小军说真话的勇气。小军也在这个事件中,得到来自家庭和公权的正面信念。
张德芬说过:孩子天生就是最敏感的小雷达,父母表面上怎么说、怎么做,都不如让他们在能量层面、心理层面,感受到的东西来得有说服力。
让我们试一试
泰国有一个广告片《豆芽》,故事里的小女孩Ju生活在一个不富裕的家庭,有一次她和她妈妈去菜市场买菜。
她看到了豆芽摊位上有许多人在买豆芽,她觉得十分奇怪,于是她问妈妈,为什么豆芽卖得那么好? 妈妈回答她说,因为只有一个摊子在卖豆芽。
这时,Ju问妈妈,那我们可以种来卖吗? 妈妈想了想说:“嗯,我们可以试试。 ”
在第一次试种的时候,豆芽菜刚刚冒芽就枯死了。她们决定买书来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
第二次,他们按照书里的方法去养,豆芽第第一次长那么一点点,但还是枯死了。Ju有些失望。这时,母亲鼓励她说:“没关系,我们再试试。”
第三次,她们找到了豆芽枯死的原因。于是他们把塑料瓶穿在木杆上,戳上洞,挂在豆芽上面,水也滴滴答答的从上而下一直不断。
这次,豆芽长出来了!Ju简直乐开了花! 妈妈看到开心的Ju,问道,我们要不要试试种点别的? Ju很开心的对妈妈说,我们试试!
《小王子》里面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收集木头,也不要给人分配任务,而是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
我们常常埋怨孩子不好好读书,上课不专心,专注力不够,做事拖拉。却忽略了,他们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其实可以有很快的行动力。
与其喋喋不休的催促,不如一起去试一试。让我们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孩子变成问题。
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
前几天看了这样的新闻:
大连的王先生一家,在检测人员上门进行抽样检测的时候,他先是主动关心对方是否吃饭。检测完毕后,又带着孩子,一起向检测人员鞠躬致敬。
在寒冷的冬天,小王和孩子的小小行动,不仅给检察员带来了很大的鼓励和温暖。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保罗·图赫《品格的力量》这本书里有这样一句话:真正决定一个人人生走向的,往往不是他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他在童年的时候就形成的品格。
孩子从小就有非常强的学习力,他们的第一个学习的地方并不是学校,而是他的原生家庭。
周围有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会竭尽全力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为孩子准备足够的钱。但却忽略了,这些东西最终会有消耗殆尽的一天。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没有人可以陪孩子走到最后。能让他们坚定不移向前的只有内心深处的力量。这个力量通过父母的以身作则来传递给孩子。
所以,与其不厌其烦地督促孩子好好学习,不如从小帮他建立独立的人格,乐观的性格,积极向上的思维和感恩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