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纳闷儿:爱写你就写呗,发出来干嘛?
是啊,为毛我写了要发出来呢?
对文字无感的人看到有人勤于笔耕,肯定觉得这人有毛病。
什么鸡毛蒜皮都拿来写啊写的,确实很无聊——可这还不算最过分的——更无聊的是,还天天发出来,刷屏又骚扰。
“认为‘有病’”,和“觉得不错”,都很正常。
这年头,想要活得更自在自我内心踏实,首先得承认自己“有病”,不放弃“治疗”,才能藉由身入现实、充满热忱地不停折腾,有朝一日“物我两忘”、超然物外。
这事儿要从500年前说起,哦,不,500多天前说起。
自从去年加入某写作社群,就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每天写文,还要发出来,所谓“日更”。
听起来比较轻松,看起来有点拉风。
可说实在的,公开“日更”跟每天写抽屉文感觉太不一样了,紧张而刺激:每天睁开眼都欠人一篇文章,也甭管有人看没人看吧,反正一旦下了决心,就不能对自己含糊。
据说,牛人都是这么死磕自己的。
身无长物的我,那天起,也开始斗胆学着牛人的样子,上路了:有时享受,有时自嗨,有时挣扎。
关键我还只能在工作带娃之余写,就为了这个,早起晚睡通勤路上低头敲字啥的,家常便饭。
某人已经警告过我无数次让我“停更”了,因为“没啥营养”,更“没啥用”,还会因为睡不够美容觉伤身体:一举三不得的事儿,瞎忙活啥呢?
瞎忙活啥呢?又不赚钱,又不赚吆喝的。
好像是老前辈叶圣陶说过,写作就是为了发表。
天哪,前辈就是前辈,道行高深,一语中的:不发出来吧,我写都写了!写都写了,发出来不就是为了求“三连”:求赞求转发求鼓励/安慰么?
何况,还时不时能得到“总是留心生活点滴,在一地砂砾中捡拾出金子”、“以广袤的社会生活为师,天天能在这汪洋大海里打捞点宝贝出来”、“能坚持观察,坚持反思,坚持写,不容易做到”这样的肯定、隔空助威和精神鼓励。
对于给点阳光就灿烂、没有阳光自发电的我来说,这样的正向反馈除了是前行的动力,更是难得的机缘。
其实吧,写抽屉文好比暗恋,公开发文好比大声表白。
暗恋一个人很久,却不说出来,会憋坏的,知道么?这比熬夜啥的更伤身体啊!
So,爱了我就说出来。
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