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这本书里提到 “与孩子游戏对有些父母来讲并不总是容易的,这并不仅仅是出于现实的一些问题,如没有时间,父母自己的一些情感也会使得参与孩子的游戏变得困难。原因可能是,你还是孩子的时候游戏的机会非常少,你并不知道怎么和孩子一起玩耍。有时候人们会觉得被别人看到和孩子一起玩是件很傻的事情——孩子在游戏中展现出来的原始的激情或全神贯注让他们很为难。相反,他们宁可去教育孩子,但是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事实上扼杀了孩子自己通过游戏的方式探索世界的意愿。”
当我读到这段文字时,内心突然被共鸣了。在成为人母的日子里,我才逐渐地发现自己在与孩子游戏时是会存在困难的,时常感觉难以调动自己内在的能量去投入他们的游戏中,觉得跟他们游戏比我做其他事情还要累,起初我还没觉察到,当我看到我先生陪孩子玩,他那不顾形象,一副幼稚搞笑的样子时、当我看到一位宝妈跟孩子们嬉戏,把孩子们逗得笑哈哈,他们都很喜爱地围着她转时、当我宁可干家务也尽量避免跟孩子多玩耍时,即便陪他玩,我也觉得自己是没多大激情的,这让我开始质疑起自己,为何我难以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
过去,我经常听身边的宝妈抱怨到自己的先生回到家或放假都不带孩子玩,当我读到这段文字,我才理解了自己理解了这些宝妈口中的宝爸。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工作时需要应付很多的事情,其实是很消耗他们的能量与意志力,而陪伴孩子玩耍其实也是需要能量的,这是一个很现实的原因。我自己就感觉到当疲惫时是真的难以调动这股玩的劲,我先生有段时间因为家里和工作的事让他很费心,导致他与孩子游戏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没有了之前的那种“原始的激情”。
抛弃这种现实的原因,还有的是自身内在成长的问题。因为玩也是一种能力,假如当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去释放“贪玩”的这个本性,而是被各种阻止与压抑,久而久之就变得不知道怎么玩,玩不起来。而现代的教育是提倡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去探索世界,去成长。
我一直很喜欢的一种理念就是“按时成长”,在什么年龄就干什么事,就像孩子在他该好好玩耍的年龄里,我们就让他尽情地去玩耍,不必去逼迫他成熟懂事。
如果一个孩子没能好好地当一回孩子,当他真的成年后,内在也还是很渴望当孩子的,就像陈奕迅歌词里唱道“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孩子就像我的老师,现在的我,有时会跟随他的脚步去尝试当一个孩子,体验孩子的那种纯粹的感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