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歇即菩提”。
老子曰“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凡是悟道得道的圣人都告诉我们人生最好的境界就是“静”。
我们的身心犹如在高速公路上奔驰不停的车辆,一直在为自己设定前方的目标,永远没有满足停止的时候。
白天身心为外面的事忙碌,夜晚即便是睡着了也是在大脑潜意识里忙碌,编织着各种离奇怪异的故事,早上起来还要为梦中的荒唐事而费神,真是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的一生就是在这种忙碌中度过,没有真正能够静下来面对自己面对生活的时候,也没有认真考虑过我们为谁而忙,为谁而累。
我觉得儒家的提倡的生活方式很科学,上午学习工作,下午静坐修养身心。
虽然我们不能做到只工作半天,但可以参考并变通这种方式,白天工作学习,晚上静坐修身养心。
生命需要阴阳平衡才能达到健康和谐,如果只是一味的动,即阳,而没有真正的静,即阴,那就会一直处于消耗的状态,人的身心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现代生活紧张忙碌的节奏我们无力更改,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不必要的消耗,让心常处于虚静的状态,及时地补回失去的能量。
动是消耗能量,而静是补充能量。道家《清静经》讲:“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我们在外 辛苦的奔波劳累就是为了多囤积点物质财富,这些都需要耗费我的生命能量。
当我们只是一味的把更多的物质财富请到生命空间里,而没有时间精力细心打理它们时,它们就会成为我们生命的阻碍和负担,让我们失去真正享受它们快乐和意义。
追求名利财富并没有错,只是我们不能舍本逐末,颠倒了主次,忘记了涵养生命之根。
唯有把我们的生命之根浇灌滋养好了,我们才能更好的创造并享受丰盛的物质生活。
静能生慧,唯有智慧才能引领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轨道,没有智慧的一路狂奔终会让我们离幸福愈行愈远,迷失方向。
越是喧闹的时代,越是需要长养静的智慧。唯有静,才能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看清世界,明确方向,走向未来。
有一个小故事,很有启发性,有一个人,他在堆满杂物的仓库里不小心遗落了他心爱的怀表,于是,他满地的翻找,但怎么都找不到,天也黑了,他也累了,就坐下来休息。一切都安静下来,突然他听到“嘀哒嘀哒”的声音,那是他心爱的怀表发出的声音,他循着声音很脏快找到了它。
所以,有时忙并不代表就很脏有效率,静也不表示就是荒废生命,相反,真正安静下来,才能让我们更好的得到。
静,是让我们适时的放空身心,我们的身心里堆积了太多的杂物,需要不断的释放才能容纳更好的事物。
我们经常会说:“这个人很有灵性”,你若仔细观察,定会发现这种灵性总是以静气为底色的。
《道德经》讲“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一段老子告诉我们有与无的关系,有可以给我们带来便利,而无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这也是佛家说的“真空生妙有”的大智慧。
我们只是一味的向外索取,但是却没有正确使用它们的智慧。
所以,我们经常被物所困,成为物质名利的奴隶,活得并不自在幸福。总以为达到下一个目标就是幸福的终点,结果得到后还是不幸福。所以,一直奔波劳碌在路上。
智慧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要想获得智慧,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自己创造一个安静的港湾和空间,让疲惫的身心有一个净化充电的机会。
唯有善待生命,生命才会回馈你更好的生命体验和喜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