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回归·感悟

回归·感悟

作者: 文岩语文 | 来源:发表于2019-01-03 21:10 被阅读0次

     不少参加高考评卷的语文教师都发表过类似的感叹,为什么了读了十二年语文的学生,连写一篇像样作文都这么难?!许多学生的作文,在思想上,不深刻;在立意上,不高远;在语言上,无文采;在情感上,不真挚。这样“四无”作文,怎么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成就高分呢?我们也常在思考,应该让学生写什么样的作文,才能抓住读者(阅卷者)的眼球,让文章有闪光的亮点,让人心悦诚服呢?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对作文教学上有这样的表述:让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丰富生活活动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从这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上,不仅强调了作文教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更明确地提出了学生要有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中学生要用自己的笔写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即所谓的“我笔写我心”。巴金先生也说:“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可见,真情是作文的法宝。只有说真话、写真情才能揭示生命的力度和厚度。

    纵观近两年的高考作文题,我们不难发现,高考作文的考查都向学生提出了“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的写作要求。2009年广东卷的作文题目中就有“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的表述;2010年广东卷的作文题目中也有“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的表述。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情感真挚”,也是评分的重要指标。一篇“感情真挚”文章,任何一位评卷者都不会吝惜分数的。

    基于此,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应该把“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我、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作为教学的目标,让“真情”在作文中闪光。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呢?

    回归属于自己的生活。

    要想让“真情”在作文中闪光,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回归”。

    回归,回归自己的生活,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任何写作都无从谈起。现在的学生,虽然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生活的范围无限扩大,但却又陷入了一个“无亲身感受”的生活怪圈。学生没有了春天踏青春游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没有了夏天畅流河水摸鱼捉蟹畅快淋漓的感受,没有了秋天登高怀远感悟人生的沉吟与思考,没有了冬季堆雪人打雪仗嘻嘻哈哈的打。学生也没有夜晚仰望星空畅想的闲情,也没有了感受邻里关心和受他人凌辱等等的情感体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去深究,而是怎样去应对。学生有生活吗?当然有,每学生都有着既相似又与众不同的生活。

    “相似”的生活,因为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与众不同”的生活,这就看学生能不能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了,在相似的生活轨迹中,寻觅出不同的痕迹。

    我们要指导学生回归家庭生活。留意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父母亲的外貌变化了没有,家里阳台上的杜鹃花开了没有,我小时候的童话书是不是还摆在我的书柜里,那张笑脸可掬的相片还躺在相册里呢,邻居家的小孩子上幼儿园了吗,生活小区里的鸡蛋花树开花了吗……家庭人人都有,但每个人的家庭都是不同,每个人的前父母亲都是不同的,如果你能写出自己家庭的趣事,自己对父母亲的情感,这些不都会是与众不同的作文吗?2010年广东高考评卷时的2号标杆卷的作者,不正是写出了自己与邻居之间朴实而真挚的情感而获得了评卷组的肯定吗?

    我们要指导学生回归校园生活。留意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的大门上又新挂了一块牌匾,学校的池塘今年荷花盛开得别样灿烂,校园的小道上黄叶满地你在意了吗,敬爱的老师上课时的风采你有欣赏了吗,课室里的板报今天又换了内容了,校园的保安顶着风雨坚守岗位的形象有打动你吗……校园生活绝不枯燥,而我们只是缺少了一双会观察的眼睛。

    回归自己的生活,学生写下了:

    每日因忙碌的生活,从不在路上多作停留。那与我生活了十年的小区的花园,我也不知多久没去欣赏它的花开花落了。那天,夜幕降临,我又走过了小区花园,在我急速行走的时候,我听到了清脆的童声:“哇,看,树上的鸡蛋花都开花了,好美啊!”我停下了脚步,望向小孩所指的地方,只见一个个小喇叭般的鸡蛋花在矮小的树上盛开。轻风徐来,阵阵幽香扑面而来。我走进花园,只见小草在风中摇曳,蝴蝶扑着翅膀在花丛中穿行。这十年里,我从没发现小区花园如此美丽。身边不乏美,只是我没有一颗发现的心。

    回归自己的生活,学生写下了:

    高三的生活是苦的,一天之中,上下午甚至是晚上的课程都安排的满满的。刚走了数学,英语接踵而来,才去了英语,语文迎面而至,语文方毕,理化生等学科又劈头砸过来。这时,只要你放松心情,你会有新的发现——你看见,母亲端出来的热汤已经凉了,你想起了她鬓角的丝丝银发;你走出阳台万家灯火于夜空之中有如漫天星辰,星星点点的暖意让人陶醉;你听见邻家飘来的悦耳琴声,而平时,你只觉得那是锯床脚的噪音……原来就在自己的身边生出了这许多的美好与幸福,为什么我们平日里面不曾发现?自繁重中摆脱,转移着心灵的视线,我们也会有“蓦然回首”的惊喜与感悟。

    虽然“家庭——学校”,只有两个点,但请不要对你自己生活的空间感到习以为常。当你留意了身边的一草一树,一花一水,留意了身边的一人一物,一景一事,你就会感到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采,你笔下的文字就会随着你对生活的切身感受而字字珠玑,处处真情。

    感悟意蕴深刻的生活。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我说,只发现生活,而不去感受生活,同样是一无所获。听到鸟叫,我们要学习王维及时写下“鸟鸣山更幽”,学习他随时随地记录下他的体会;看到花开,我们马上会想起川端康成,他在凌晨的时候看到海棠花未眠,就萌生了这么多的深邃的思想;听到落雨,我们就要学习李清照吟出“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

    及时记下对雨的细微的感受……我们要把对生活的观察上升到情感,就一定不能离开感悟这一环节。感悟生活,是回归生活、观察生活,让生活升华到真情的重要一步。

    感悟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生活的闪光点、动情点。

    生活的闪光点、动情点,往往不会存在于波澜壮阔的大场面中,它们都隐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生活的闪光点,是公交车上给老年人让座时的一句亲切话语;是上学走出家门时父母的一句“路上小心”;是月考前老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是体育长跑出发时同学的一个击掌……

    生活的动情点,是秋天校道上飘落的一片黄叶;是墙角牵牛花不屈地向上攀援的身姿;是母亲眼角丝丝皱纹;是老师作业批改时留下的字迹……

    抓住生活的闪光点、动情点,学生写下了充满生活真情的语句:

    一日晨练,我迎着清爽的春风慢跑在街心公园,初升的太阳绽放光芒。一位准妈妈的身影吸引了我的引目光,只见她面露难色地望着地上——原来是鞋带松了,大大的肚子已让她弯不下腰。这时,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女孩跑了过来,蹲下帮忙系鞋带,用甜甜的声音说:“阿姨,我帮你!”身边站着女孩的妈妈,与孕妇相视一笑。此时的阳光洒在她们身上,那种温暖与和谐散发着金色的光芒。我是这一片段的记录者,我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样的一幕。我有着与她们一样的幸福的感觉,因为我没有让身边的美与我擦肩而过。

    感悟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挖掘生活的真谛,提升思维水平。

    生活总是平面的,但如果我们能透过现象看到生活的本质,那么生活就会是立体的了。而这一挖掘生活本质的过程,就是感悟生活的过程。我们可以向学生提供各种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挖掘出生活现象之下所蕴藏的道理,从而更深刻,更有个性地感悟生活。

    我曾引导学生讨论以下一则生活趣闻。

    联合利华公司从国外引进了一条香皂的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经常会有盒子里没装进香皂。公司高层就商讨:总不能把空着的盒子卖给顾客啊,于是他们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拣空的香皂盒。博士后组建了一个十多人的科研小组,并且在技术上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技术,最后花了几十万,总算成功解决了问题。以后每当生产线上有空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在中国南方城市的一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非常生气,老板愤怒地对身边的小工说:“不把这个问题搞定,你就卷铺盖走人!”第二天,小工果然想出了办法:他在生产线旁边放了台风扇猛吹,空皂盒就被风吹走了。

    讨论时,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深入地探讨问题,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学生不仅谈出了“投入与效果”、“急中生智”等看法,还谈到了“压力之下能出成果”、“知识应与解决实际问题相关联”,更谈及了“可持继发展”的问题。同学们思想的火花不断地闪耀,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看法,真实深刻,更富有个性。我们相信,只有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了,对生活的感受能力也会提升,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也就成为了可能。    

    另外,写作文就如一个厨子做菜,没有丰富的食材,你有再高的烹调技艺也难免会陷入“巧妇如为无米之炊”的境地。同样,我们强调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你没有积累大量具有“真情实感”的生活的素材,你怎么能写了有“真情”的文章来呢?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歇。”作文源于生活,要写出有“真情”的作文,就要积蓄真情的材料。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各种社会的媒体上,积累能打动人的素材,引导学生去珍惜每一个生活细节,用乐观的眼睛去看世间的一切。一旦发现了有价值的“佐料”,就记下来。这一点,可以要学生写日记,生活卡片等形式进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归·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oq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