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的过程中才发现,中国城市对轴线的热爱好像是自古而来的,这和我们天圆地方的世界观不知道有没有关系。
像巴西利亚那种规整的规划理念实践已经是很现代的了,西方古代城市好像没有什么轴线的讲究,不像我们从《周礼·考工记》就已经在讲究对称了。
写下考工记三个字的时候,突然觉得还是有点底子在的,不至于学了八年的专业喂了狗,又有点淡淡的忧伤,一个在这里找不到工作的专业,说实话还挺喜欢的,选择决定命运啊。
中国古代文人在城市建设中起到极大的作用,他们考虑的是城市的利益。苏轼这个大文豪,据说在城市建设中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还挺有趣,有空可以查查看。
城市文化空间是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发展。
原来文地系统最早是2018年提出来的,我不知道也是正常。提到了华盛顿特区的纪念用地,也提到了纪念用地在我国比较少有。今天进行文地系统规划,应该遵从每个城市不同的历史根基而来。以西安为例,西安的文化用地有9.21%,但除掉汉长安城,百姓能够使用的不多。地理空间分布不均。但从历史名城的国际比较来看(雅典和米兰),西安的文化用地率不低。这么看起来,城市发展到今天,即使是历史名城,9%左右的文化用地是都属于比较高的。
西安还没去过,希望有机会能去,这样一个充满底蕴的古都,居然至今没去过,真是太可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