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晞
前天,萧姐姐给我发了两条公众号文章的链接。
作者都是我认识的人。
第一条,我点进去看了。第二条,我没看。
那天晚上,我把这两个链接都删了。
今天早上,萧姐姐跟我提到那天第一个链接里的作者,说觉得她也挺可怜的。
我回她一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罢了。”
她还说:“在简书认识的人,现在似乎都过得不错。”
开课当老师的当老师,当自由撰稿人写稿的写稿。
大家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退出聊天界面,我去搜了一个人的公众号。
我没有关注她,跟她也不熟,她也不认识我。但每次在写作上遇到瓶颈,或者生活中有什么事情过不去的时候,我都会去看她的公众号。
看她的公众号,不是因为她能给我正能量。
恰恰相反,是因为她过得也不怎么样。
看到她的不如意,我会有一种“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这么惨”的感觉,然后会松口气,不那么焦虑。
但是,看到她春风得意的时候,我心里就不那么好受了。有点不是滋味。
《致命女人》里有一句台词:
“姐妹比惨,痛苦减半。”
她不是我的姐妹,我们连网友都算不上。但自从知道了她的存在,知道她也和我从事一样的工作的时候,我会拿她和自己做比较。
看到她比我惨,我有时会高兴,但更多的是理解和同情。
因为说不定,她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
看到她比我好的时候,我会嫉妒。
不仅嫉妒她,还有其他跟我一样以文字谋生,对文字有着炙热而滚烫的喜爱的人。
就像我朋友圈里的一个作者。
她入行比我早,取得的成绩也远远超越我。
因而每次看到她在朋友圈发的那些动态,我都能感觉到有股莫名的情绪萦绕在心头,好像喉咙被堵住了,喘不过气来。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选择不看她朋友圈,屏蔽掉她。
甚至后来,我还删了她好友。
王尔德有一句话说:“任何人都能对朋友的不幸感到同情,但要消受一个春风得意的朋友,则需要非常优良的天性。”
尽管她们不是我的朋友,但我不得不承认:
我,没有这个天性。
就像以前在学校一样。
我数学学得很烂,少有及格的时候。班上数学好的女同学,我跟她们玩不来,也不喜欢她们。
不仅不喜欢,偶尔还讨厌。
在人前,我是不可能承认自己嫉妒她们的。
但私底下,面对自己的时候,我知道,那是嫉妒。
由于自己比不上别人,又无力改变的一种赤裸裸的不良心理。
这种嫉妒心理起积极作用的时候,我会拼命刷数学题,想着下次能考高点的分数。
现在,我会看更多的书,写更多的文章。
这种心理起反面作用的情况下,我会特别焦虑和不安。
看到别人那么好,得到那么多,拥有那么多。再反观自己,什么也没有。
这是我以前的想法。
只是后来,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我渐渐的不再去搜那个人的公众号,她过得如何我也无动于衷。
那个作者,我又把她加了回来。她的朋友圈,我每天都会看到。
她现在的生活更圆满,而我却没有了当初的那种羡慕。
昨天在群里,有个姐姐说她这两天心情莫名很低落烦躁,我说我也是。
她说丧到有时候会想去死,还问是不是每个人都这么想过。
我说是的,我也一样。
她说,原来大家都一样。
早上和乐乐聊天,他也说到这个。
他说这几天做什么都很无力,我说我也是很丧。
他说,其实大家都一样。
是的,落在每个人身上的雪,都差不多。
起起伏伏,是好是坏,事情发生的顺序可能不一样,但都一样经历过。
如此看来,也没什么可比较的。
写在最后:
早上萧姐姐和我说起的那些人,说他们都过得很好。
我说我现在过得也不错。也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以此为生养活自己。
她一直不怎么赞同我这么做,觉得这样不是长久之计。
我以为我会像以前一样嫉妒她们。我也以为得不到在乎的人的认可,我会失落。
然而,都没有。
不管别人过得怎么样,我都不再将她们当成参照物,给予同情或者嫉妒。
我只是默默地生活在自己的宇宙里,安静而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星辰大海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