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是曹雪芹塑造的冷美人,住着雪洞一样的房间,吃着“冷香丸”,名字中带“薛”(谐音雪),她对应的判词是“金簪雪里埋”,这些都寓意着她生性的冷淡以及她命运的结局——被冷落。
但作者曹雪芹并没有把宝钗写成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如果那样的话,宝钗的魅力也就大打折扣了,恐怕就不会有那么多拥护宝姐姐的读者了。宝钗的“冷”也不是目无下尘的“高冷”,恰恰相反,宝钗不仅不孤高,反而是品格端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就是贾府里的小丫头也愿意和她亲近。相比于其他金钗,宝钗反而更接地气。怡红院中最低等的小丫头也能入得了她的眼,并将其脾气秉性都记在心里。她协助探春管家时,在大观园中进行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就连最低等的老婆子她也想在心里,就连看门的老婆子也能分享到改革的一份红利。
这么说,宝钗这人也不冷啊,心里想着这么多人咋叫“冷”呢?是不是有的读者也曾有过和我一样的疑惑。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宝钗的“冷”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冷”。
宝钗的“冷”更大程度上是一种生性冷淡,就像她生性不喜欢花儿粉儿,不喜欢把房间布置得太漂亮。如果别人对她太热情,她反而觉得聒噪,但她待人该有的礼节不会少,而且她总能善解人意发现别人生活中的难处,并给予帮助。
她自小没了父亲,家里哥哥不成器,母亲又是一个没主意的人,小小年纪她就懂得要为母分忧,薛家的生意很大,哥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遇上事情薛蟠要问母亲,而母亲没主意就得来问宝钗,所以薛家的主心骨其实是宝钗。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最先开始衰落的应该说是薛家,薛家的衰落根本原因在于家中的顶梁柱早早去世了,这也是薛家进京依附亲戚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衰败气象薛家最早就感受到了吧,宝钗小小年纪应当也有耳闻目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她也应该看到过吧。所以宝钗相比起其他金钗就更有历练,更知世情,更接地气。
宝钗随着母亲哥哥进京是身兼使命的,无论是待选参赞才人,还是完成与贾府的联姻,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家族的兴旺,为了使薛家更好。参选的事情不了了之,我们暂且理解为落选了。那么接下来的目标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完成“金玉良缘”。从薛家母女刚入贾府开始,薛姨妈就开始了舆论上的造势,她和王夫人说,宝钗的金锁是和尚给的,日后要与有玉的人配为婚姻。这样的传言也就传的贾府上下,人尽皆知。而宝钗本人也是目标明确的,她非常主动地从方方面面努力去完成“金玉良缘”。
“金玉良缘”的说法就好像是悬在宝玉黛玉二人头上的一把剑,他们二人每每吵架,几乎皆因为“金玉良缘”的说法而起。这也就难怪黛玉为什么一开始对宝钗有敌意了。
分析完这些背景之后,我们再来看宝钗的“冷”。
第三十二回中有这样一段:湘云和袭人说起宝钗的好,“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湘云说的眼圈都红了,可见湘云把宝钗看得有多么亲、多么重要。可是宝钗真的就这么亲湘云吗?我看未必。
第一个理由,湘云送给宝钗、黛玉、探春等每人一个绛纹戒指,宝钗转手就将戒指送给了袭人。宝钗如果珍惜与湘云的情谊就不会随随便便将戒指转增他人。第六十回当中,蕊官送给芳官一包蔷薇硝,贾环看见了要分一半,芳官因是蕊官赠送的,所以就不想与别人,而另拿了一包给贾环,这件事还引起了与赵姨娘的一场恶架,即便如此芳官也不后悔当初没给贾环蔷薇硝。芳官在乎的不是蔷薇硝,而是蕊官对她的情谊,因为在乎这份情谊,所以不想转增他人。宝钗为什么要将戒指转增袭人?第一她没有那么在乎与湘云的情谊,第二,袭人是能够与她相互援助的人,是能帮助她实现目标的人,要完成与宝玉的金玉良缘,少不了宝玉身边人的帮助,而袭人恰恰就是合适的人选。袭人是宝玉身边最贴身的大丫鬟,而且宝钗与袭人观念一致,相互欣赏。
第二个理由,湘云那么渴望家人的温暖,那么渴望有宝钗这样一位亲姐姐,可是宝钗自始至终都没有认湘云为妹妹,反而与一开始对她有敌意的黛玉“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后面宝钗、宝琴与待遇直接以“姐姐”“妹妹”相称,宛如一胞所处。读者们是不是也有过和我一样的疑问,宝钗为什么不认湘云为妹妹,反而认黛玉为妹妹呢?宝钗黛玉二人为什么能够从敌视到亲如姐妹呢?
我们还是要从宝钗的目标说起,宝钗要谋取与宝玉的婚姻,贾府上上下下她都做足了工夫,也赢得了上下一致的好评与称赞,但黛玉除外。黛玉对宝钗的挖苦讽刺随处可见:第二十九回,贾母看到金麒麟就说看着眼熟,谁家孩子也带着一个,宝钗就说湘云也有一个,比这个小一些。探春就夸宝姐姐多什么都有心。黛玉就挖苦讽刺说:“她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对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黛玉讽刺的正是她为“金玉良缘”的努力,宝钗听见了也只能装作没听见。
假如宝钗和黛玉一直是敌对的关系,“金玉良缘”可能实现吗?绝对不可能,只要老太太在,就没有这个可能。黛玉是老太太最疼爱最在乎的外孙女,假如宝钗和黛玉敌对,贾母一定会介怀在心,宝钗也一定不会在贾母这里得到好评和加分。所以,就算黛玉挖苦讽刺宝钗,宝钗也很大度地装作没听见。但仅仅如此还不够,她借黛玉在行酒令说错话的时机,化解了黛玉对她的敌视,风雨之夜来看望黛玉,并让人给黛玉送燕窝滋补身体,与黛玉互剖金兰语。二人的隔阂从此化解。
黛玉之所以能够从敌视宝钗发展到和宝钗亲如姐妹,一方面是因为宝钗的主动努力,另一方面,黛玉求的是宝玉的真心,经过诉肺腑,宝黛爱情已经明朗化,黛玉已经得到了宝玉的心,宝玉的爱,她自然也就放下了对宝钗的敌视。
那么湘云呢?她对于宝钗而言没有那么大的价值,从一开始,湘云和宝钗的关系就是不对等的。宝钗体贴湘云在家做不得主的难处,帮助湘云做东在大观园中举行螃蟹宴。湘云需要宝钗的关心、体贴和帮助,众姐妹中没有一个人能像宝钗这样对她,也难怪湘云会把宝钗看得如此亲,如此重要。但湘云对于宝钗而言,却并没有那么大的价值,也就是多一个金钗称赞宝钗好。宝钗帮助湘云做东,实际上也是帮助她自己,一场螃蟹宴下来,上至贾母王夫人、凤姐,下至小丫鬟,谁不说宝钗好呢?
第三个理由,第四十九回,湘云的叔叔史侯迁委了外省大员,不日要带了家眷去上任。贾母因舍不得湘云,所以把湘云接到家中。原本要名凤姐另设一个住处给湘云,可是湘云执意不肯,只要和宝钗一处住。湘云是为了能和宝钗一起才住蘅芜苑的,可是当抄检大观园发生之后,宝钗决定要搬离大观园,连个招呼都不和湘云打。她不仅不和湘云打招呼,而且不经湘云同意就直接把湘云安排在稻香村和李纨一起住。
难怪中秋之夜,湘云会向待遇说:“可恨宝姐姐,姊妹天天说亲道热,早已说今年中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社,大家联句,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