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作者: 格瑞澌 | 来源:发表于2022-08-19 21:35 被阅读0次

    最近阅读两本关于心理防御的书籍,感觉第一本是说概念与框架,第二本从个人情况出发,以各个心理防御之间存在联系的思路逐渐展开,更加具有代入感和针对性。

    两本心理防御书籍:

    任丽《我们内在的防御》

    【美】约瑟夫 ▪ 布尔戈《为什么我们总在逃避》

    对于心理防御,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做心理防御,很多人不会承认,这也是心理防御。书里有提到过“口误”这种情况,自己突然说错了话,其实是揭露了一些事实,只是我们还未能意识到,甚至对自己都不愿意坦诚的真相。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一些无形的应对方式,通过它们,我们得以将那些无法接受的想法与感受排除在意识之外。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也在以微妙的方式扭曲我们对现实的看法,同时包括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内心的情感领域。

    我的理解是,如果自己在做或做了一些心理防御时或之前是知道的,那就不是心理防御机制了。那种都知道了就已经在意识里面了,是一种故意的举措。

    心理防御机制的四层次

     

    看看自己在哪个时期

    心理防御机制

    成熟的防御机制

    情感隔离

    表现出对事实视而不见,对经验不提,情感麻木。这种心理防御积极作用是让痛苦有缓冲的机会,负面影响是会使用“踢猫效应”,把负面情绪发泄到比自己弱小的对象上,以缓冲自我情绪。同时,也会很难参与到别人真实生活中去。

    可接纳自己的脆弱,真实地感受自己,让自己更有力量。在情绪发泄问题上,需要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需要。

     回避

    由于从小被忽视、被拒绝、被否定、被虐待和被羞辱等,在面临好似相同境遇时采取的防御措施。

     压抑

    本我与超我发生冲突,自我在中间作为一名“精算师”算不过来,使冲突妥协的结果。这个与外界环境有关联(社会文化、工作环境、生活养育环境、家族内部的隐性规则)。积极的影响是可以延迟满足感、避免冲动行为。但若长期压抑,会让被压抑的痛苦体验或冲突由意识转为潜意识,利用伪装方式或躯体化而呈现。

    我们需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允许自己不完美,换角度思考、换环境或用其他方式表现出来(如文字)。

     认同

    包括对攻击者、受害者、父母潜意识、理想化客体和丧失的客体的认同。比如,遭遇创伤事件后,还会选择对自己实施伤害的人,对施暴形成依赖。或者用自虐的方式对丧失客体进行联结。另外,这里提到了反社会人格,以一种无所不能的操控感来防御这个世界的不安和恐惧。

     合理化

    这个在《为什么我们总在逃避》 中作者用的“思考”,就是自己脑子里会把得到的信息定位到自己身上都是“对的”。

    在我的理解中,分裂是“非黑即白”对象是他人,都是消极一面;合理化的对象是自己,都是“对的”一面,但可能是自己骗自己。

    比如,得不到的就是不好的,别人得到就会贬低、嫉妒。反之,自己得到的就是最好的。另外,什么错都是别人的错(推卸责任)。

    可以用‘ABC情绪疗法’改变认知,尝试理解并进行沟通。

    ABC情绪疗法:A:事件,C:情绪,B:信念(没有“应该”)

    ● 自我功能抑制

    以自我功能抑制来攻击他人,有躯体转换或者功能障碍。比如,演讲时大脑空白。

    可以看见自己的内在冲突,以积极的暗示启动内在动力系统。

    ● 被动

    其形成与养育环境、社会观念及应对压力的模式有关。被动型人格,过于挑剔,从不肯定他人,采取冷暴力、拖延的方式,以此来掩饰自己的无力无能、脆弱及嫉妒。另外,还有一种以自残的方式被动攻击,以获取对方的同情与内疚。

    ● 假性独立

    由于早期创伤而无法建立信任,没有建立起一个“安全基地”,外界看似很独立。

    可在稳定安全的关系中学习,超越独立,建立既独立又依赖的关系。

    写到这里,感觉即使是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到了一定程度也会转变成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为什么我们总在逃避》并没有将心理防御机制以成熟或不成熟规律,而是以程度不同或几个同时性来进行描述。

    先来看看《为什么我们总在逃避》里面具有流程化的各个心理防御机制

    压抑 vs. 否定

    转移 vs. 反向形成

    分裂 vs. 理想化

    投射 vs. 控制

    合理化 vs. 羞耻感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防御机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vu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