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儿子今年刚升初一。
前几天本想约她出来聚聚,没想到话还没开口,就听了她将近半小时的诉苦。
原来,自从上了初中,母子俩几乎天天吵架。
她说一上初一,她就给儿子规划好了目标高中和目标大学,也提前制定了详细的阶段性任务。老母亲操碎了心,奈何孩子一点都不给力。
她儿子觉得不想什么都按照妈妈的要求走,而且自己才刚上初一,需要一个适应阶段,没办法立马达到妈妈给他定的高标准。
母子俩谁也说服不了谁,每天吵得不可开交。
话到结束,她痛心疾首地对我说:
“还不是因为他是我儿子,我才这么尽心尽力替他操心。以后社会竞争压力那么大,不提前规划怎么行!”
其实,作为父母,我们常会忽略一个事实:
孩子是和我们完全不同的独立生命体,他不是我们的意愿延伸,也不会按照我们的期待成长。
你可以对孩子有期待,但孩子并没有义务要配合你。
因为所有的期待中,都藏着“达不到”后的指责和委屈。
为人父母最大的自觉,是让孩子只专注自己的期待,而不是为了父母的期待负责。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缺少一双被发现的眼睛。
不是孩子不符合我们的期待,也不是孩子不优秀,是我们被自己的标准蒙住了眼,只用自己的认知,要求孩子按我们的期待成长,忽略了他们身上原本的闪光点。
知乎上有人问:“人生过半,有哪些话你最想说给二三十岁的人听?”
有个回答是:“作为一个最普通的父母,我们根本决定不了孩子最终要走的路,甚至因为我们的过度干涉,孩子反而走不好自己原本要走的路。”
这一点,我真的深有感触。
老师的身份,让我有更多机会和父母们沟通,然后发现大家都有一个共同感受:
孩子越大,父母的无力感越重。
就像我自己,女儿一路长大,我的心路历程也在一路变化。
从信心满满,到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给她更好的托举,到现在彻底“躺平”,充分尊重她的选择和发展。
有人说,父母的认知,是孩子发展的天花板。
给不了孩子更高的起点,就少一些限制,多一些信任和支持,让他们拥有去闯一闯的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