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三令五审要减少基础教育段的考试次数,要给学生减负,政策是好政策,到下边就让这些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
我想说的是小学三年级的期末考试,当卷子发到学生手里,我粗略看了一下感觉不难,只要认真做就能取得好成绩。后来觉得监考无聊,就陪着学生做起来。开始做我才发现,卷子里边有好几道出范围的,这才是二年级刚上完的三年级学生啊,命题的老师怎么想的,把这些都当成神童了吗?一边做我也一边想骂娘。孩子们刚学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卷子上出现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孩子们刚学的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卷子上出现了算完以后要化单位的(这道题不能说人家出范围,但是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是挺歹毒的);数字编码的题课本上写的都是给出上学的年份、班级、序号,让孩子们把他的学号编写出来,这次倒好,出了个四年级的学号是2014,问三年级的学号应该是啥?这很明显就不知道年、月、日,是在三年级下期才学的嘛。孩子们刚开始学习认识分数,它出一道需要转化单位一的(这题放到六年级都算难题啊);孩子们刚学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它就出了一道三步计算的。
每每开学老是要求下边的教师要学习课标、研读教材,要求教师吃透教材、以纲为本。我们很听话,做到了。可是命题的老师,教研室的审核人员,你们读教材,学课标了吗?把题目出成这样是显示你们的水平高,还是想发现哪些同学是神童?
你们想过没有想过因为你们出的这些题,对下边的老师打击很大,对学生的打击更大。孩子们平时很努力,学得已经很好了,教师们鼓励他们,你们只要认真就能取得好成绩。到头来却出现了这么种情况,孩子们很沮丧啊,这大过年的,家长只认分数,七大姑八大姨也只认识分数,让他们怎么去过一个开开心心的新年?
这些出题人到底安的什么心呀?
后来又听二年级的老师说,二年级语文题中出现了一道问周总理参加的泼水节是哪一年的?我又想骂人了,崔永元一篇文章中讽刺中国的历史题目出的没一点意思,老是问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总是要靠学生的死记硬背去做。看家日本的,跟你说了一战二战发生的时间和背景,让你分析三战可能发生在什么时间,可能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得从政治、经济、地理、历史几方面综合起来去分析,难怪总是说我国的学生高分低能啊。出题的人是不是该负相当一部分的责任呢?
出的题目不能与时俱进,这也会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象让二年级学生学习留言条,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好难啊,那编教材的是不是该考虑把教材给调整一下,不要让学生把大量的精力放到这无意义的事上?还有象打电话的题目,现在已经有微信群了,还需要你一个一个的打电话通知吗?我们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学习这些无意义的问题上。是不是也算是教育的悲哀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