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倍数阅读法
1.影像阅读法
步骤一 准备
①明确阅读目的。②进入理想的心理状态,保持放松状态,使自己的感官变得敏锐。
步骤二 预习
①了解概况。②评价此书是否符合阅读目的。③决定是否阅读。
步骤三 影响翻阅
①准备进行影响翻阅。②进入快速学习模式。③进行开始时的自我肯定,确信“我能做到”,在心中默念阅读该书的目的。④进入“摄像焦点”状态,用橘子集中法使意识安定下来,看到悬页。⑤保持稳定的状态,一边默念,一边有节奏的翻页,进行缓慢的呼吸。⑥带着成就感结束影像翻阅的整个过程。进行结束时的自我肯定:我已经从书中获得了足够多的信息,一定能达到阅读目的。
步骤四 复习
①调查整本书,重新翻阅目录,也可以快速浏览最初和最后的段落或者看看索引。②每翻10-15页,找出令你感兴趣的触发词。③针对自己有兴趣或者想要了解的信息提出一些问题。
步骤五 激活
①进入生产性休息。短至数分钟,长至一整晚,彻底放下影像翻阅过的书。②重审复习步骤中提出的问题。这会刺激你的大脑,使其自动检索通过影像翻阅获取的内容,告诉你接下来要读的部分。③用“超读”阅读在意的部分,将视线集中于每行的正中间,然后迅速下滑移动至段落末尾,将文章以大块整段形式录入到意识中去。进入集中学习模式,灵敏感知视野范围内每一个微小的信号。④快速地用“摘读”阅读那些让你产生灵感的部分,寻找自己提出的问题的答案。⑤跳读可以和“超读+摘读”组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先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再从之后阅读的内容中挑选出一些可辅助说明主题的词汇或语句,你需要不规则地跳跃、移动视线,以理解这本书的内容,接着阅读最后的文章。⑥将文章的要点归纳为思维导图,使其视觉化。⑦利用高速阅读,以放松的心态从头到尾再读一遍,时间可以自行调整,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或者重要程度,你还可以调节自己的阅读速度。⑧活用团队讨论和你梦境等,利用你的多维智能,还可以探究更多丰富多彩的激活方法。
备注:
影像翻阅:像看图片一样迅速翻阅书籍,将之刻画在脑海中。
悬页:越过翻开的书页,放松双眼凝视对面墙壁上的一点,感知书本上四个边角和行间的空白的同时,一边盯着墙壁看。由于视线分散,左右书页中间装订的部分看起来似乎重叠,感觉有细长筒状的第三个页面,称为悬页。
超读:将视线集中在每页中间,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快速滚动视线,同时寻找具有意义的词语,阅读时将视野放宽,让眼睛能看到整行的内容,使目光更顺畅。指从上方俯瞰文章总体
摘读:挑选能达到阅读目的部分迅速看一下。
橘子集中法:将注意力放在某个理想位置,一般这个指假想在后脑勺位置有个悬空静止的橘子,保持身心放松、注意力集中状态,然后睁开眼睛,迅速进入理想学习状态。
2.同主题阅读法
(1)明确阅读目的:使用全脑,开始阶段,设定对自己有价值的目标。
(2)列出一个文献目录:列出想读的书单,听过”预习“步骤,判断这本书是否与自己阅读目的相符合。
(3)对所有的书在激活前24h内进行影像阅读:大脑为了关联各项信息,需要有一段生产性的休息时间。
(4)绘制同主题思维导图:准本一张纸和多只彩色笔或者ipad/电脑等带有思维导图软件的电子设备,把读过的书绘制成同主题导图,之后,始终在这个导图上做笔记。
(5)寻找关联的部分:对翻阅的每一本书,都要进行”超读+摘读“和跳读,找出这些书和自己阅读目的有关联的部分。
(6)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整理:观察整张同主题的思维导图,用自己的语言再一次归纳,总结对主题进行思考后的结果。
(7)找到作者的主要论点:对于不同作者的见解要找到相同点和不同点。他们关心的主题是什么?这些主题记下来。
(8)定义问题:不同的坐着对某一个论点的不同看法,不同部分即是主要论点,仔细理解,加深自己对主题的见解。使用”超读+摘读“对与论点相关的重要部分进行阅读。
(9)归纳自己的见解:在你尝试把握多位作者的论点的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见解。诀窍就是一开始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理解,而自己持中立的态度。在充分搜集到信息之后,再尝试构建自己独到的立场。
(10)活用: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灵活应用获取的信息。
二 阅读误区
注:带着目标去阅读。可通过smart原则确定目标。碎片化阅读不如整体阅读。
1.随意阅读由于想了解的过于宏观宽泛,想通过一本甚至几本书对万事万物完全了解,从而陷入焦虑,导致产生挫败感。
2.过于重视阅读量未必带来提升。注重输出,一是实践,二是分享。关注自身状态,想要达到什么目标而去读书;从输出角度,以写读书笔记或者分享作为目标比读多少本书的目标好。
3.不应追星式而忽视自身需求的阅读。被动接收他人推荐的书,不是自己主动追求,由于不明确目标及输出,无驱动力,导致阅读过程痛苦,提升也未必高。个人选书确认领域和方向,如果还不知道,根据公众号,媒体人等推荐进行有目的的选择。
4.过于宽泛而不清楚阅读终点的目标,如带有“提升”,“增强”,“开拓”等关键词。本质是不懂得利用量化目标管理学习目的。导致心中设定标杆过高,始终觉得没有达到目标;或者标杆过低,感觉被书中作者说服了,感觉已经达到目标,由于没有输出,可能容易忘记但是心中却觉得已经达到了目标。
5.阅读过程目标和最终检验成果目标不匹配,用相对低的目标匹配精力,用较高目标进行检验,两个目标的落差导致挫败感。明确固定的阅读目标并写下来,匹配时间精力,检验阅读成果,避免造成焦虑、怀疑自身从而丧失阅读兴趣。
6.总想一步到位阅读,如吃透某本书,精通某个技能,成为某个领域专家的目标。导致的原因可能是对某领域想的过于简单,不了解自身需要,不了解学习规律。过分求高导致不能达到目标而放弃,在不重要领域投入过多时间导致时间的浪费。解决办法,多问自己想了解其中哪部分,自己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7.拖延症。表现为想读的书总是没有去读,将书中内容实践时候拖延。观察内心的抵抗,每次想拖延时将理由记下来。定小的合理的目标,优化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关系。
8.由于输出困难而导致不想输出。掌握一定的输出方法,如沟通技能,做读书笔记方法,原有框架;拆开目标,减少表现和目标的差距;坚持,容忍自己现在做的不好却坚持自己能在未来做的更好。
9.依赖干货代替阅读。虽能满足功利的心态,但是过于抽象的理论难以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并进行应用与实践。可以用干货作为选书的筛选;读书后将自己的总结与干货进行对照,增强个人总结能力。
10.资料囤积症。是由时代变化过快而观念未转化导致。解决办法,了解断舍离等,根据自己需要而非别人推荐就买书,根据输出节奏进行买书。
11.不知如何阅读叙述类书籍如小说等文学作品。选择合适的阅读角度,心态。
12.通过一次阅读完全了解书籍基本不可能。略读-泛读-精读可能是读一本书的最好策略。
三
1. 随便翻翻就可以的书还翻它做什么。读书就要认真(概念,观点,逻辑,科学方法论)。
2.一本书的精华的概念(哪怕不懂)先背会,再多次进行理解。
3.分清事实与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