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下载了两部影片:一部2012年陈凯歌的《搜索》,另一部则是《滚蛋吧,肿瘤君》。
看完后发现这么巧,两部里的女主人公同样是淋巴癌晚期患者,同样遭遇着生活里种种不幸,不同的是当生命即将离开时,叶蓝秋选择了放弃它,而熊顿选择了拥抱它。
正好一个鲜明的对比,二者是以如此不同的方式与心态面对死神的考验;当然她们所处的环境不同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可两人同样都是要面对病魔与生死的人,可以说,最大的区别还是出于各自的内心。
两部的结尾都让我落了泪:第一部是几滴,第二部是稀里哗啦。前者看完先是感动,后来越想越不对,丫的,感觉是被骗了的愤怒!看完后者也是感动,然后是被里边的感悟而感触。
那么先来谈谈《搜索》吧。
电影剧情什么的我就不废话了,直接开说我对剧情里女主人公–––叶蓝秋的的看法:
她是故事里网络暴力的对象,第一感觉就是同情这个被生活、健康和工作抛弃的女人;更何况在公交上发生的不让座事件正当她收到自己生命判决的时刻。
接下来则是一番自审,叮嘱自己:以后无论对待怎样的消息,别第一时间乱评论,要记得一切现象都是有我们不熟知的那一面。
可看完整部电影后,自己的这番理论,虽说没到完全推翻,却也是有了与起先大不同的看法。
首先,身为事发人有试图道歉与解释,后来并未成功,实在让人替她感到不平吧?可后来想想,倘若她真的要把自己生活的话语权跩回手,那就该继续去尝试其它方法。除非她自己选择了放弃这个主权,早做好了在最后的时光里潇洒一番后便自行了断的打算。
遭受这般打击,第一时间的反应与随之的自甘堕落都可以理解;可她,从头到尾选择的都是逃避。对,跳楼自杀也是一种逃避!
�你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权利。
当然!可既然做出了选择,也该承担后果不是吗?
既然叶蓝秋选择了隐藏病情,不愿把这背后的理由公众,这当然可以尊重;但同时她也不可以又想要得到社会的宽恕和谅解!因为他人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每个人身后的故事!!
�你可以说:既然不知道,就别瞎评论。
可正因为众人不瞎,看到了在公交上和视频里所看到的,理所当然大家也有评论权利。
�你可以说:叶蓝秋并没祈求众人的原谅,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确实,她没明确的要求;可在她的种种表现里,是可以看得出她非常在意他人的言论(毕竟满城风雨般的探讨,是谁都会在意);也正因为这样,她默认的把她的不幸与遭遇都归给了社会。
当然,在此社会语论与媒体报道都有很大的责任,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原因 ––– 自己的生命与生活来源于自己的选择,所以没必要让他人来承担所有的过错!
正因为这潜意识里对生活与社会的埋怨,从而也在她生命的后期做出了,看似纯属意外,其实根本是对他人报复的举动。
对,指的就是:她花钱雇了别人的男友来朝夕相处剩下的时光,还不忘在遗嘱上交代爱上了他!
哇哦,好感人的生死恋呀!我呸,能再恶心点吗?!居然在最后一刻还要当一回小三!!
呵呵,这下可真是应了众人的评价。突然在想:是不是我们迟早都会活成别人口中的样子,嗯?
�你现在是不是又要说:爱有错吗。。。这类话?
的确,爱情没有对错,心也无法控制;可是,人的言行举止是可以控制的吧?!
�最后一句也许你会说:可叶蓝秋是个被病魔笼罩被死神追逐的人!
确实,她的人生顿时跌入了深渊,而言语暴力则像石头般往那深处滚去。
忽然想到,我们在一个即将逝去的生命面前是多么无奈:若是做为亲人,便无助于不能阻止这即将发生的;若是身为旁人,便有着对其的任何行为都要迁就的义务。
仿佛面对死亡,生命只能释然;就如再怨恨的人如果下一刻就会永远离去,那么一切恩怨也就随之消散了。
可逝者已走,生者仍在。为什么前者要比后者重要?
虽然影片已到尾声,可生活仍会继续;我想问:在接下的日子里,“陈若兮”就该一直背负着“叶蓝秋”留下的那份罪恶感吗?
公交不让座事件确确实实就是起道德绑架;可类似因为叶蓝秋这样的状况,从而产生同情与宽解,这难道也不是一种人性与道德上的绑架吗?
而且在这般情形里,想逃过这种“绑架”,就算思想上能够意识到,可行为上我们却是做不到背离世俗之道的反应。况且,每当我们自己遇到任何困境时,也会自然而然的把自己放在世界的中心,觉得受到如此遭遇的时候,别人务必要谦让、理解自己。
旁白:写完以上的种种假想式对质与回答,感觉以后都可以一个人唱双簧了哈哈。
对,这两兄妹真没一个让我看得起的!总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坏人都是别人。呵呵在这篇人物点评的结尾,附上一小段对于杨佳琪的看法;虽然在剧情中不是主要人物,可绝对是故事里的重要元素。
对于她,我只想问一句话:在最后那么义正词严的指责陈若兮时,你可曾记得最初那段公交不让座的视频出自谁手?!
是吧,
我们总是这么健忘,
总是这么爱批判,
总是要坐在好人的位置上,
虚伪的如此高尚。
接下来谈一谈影片中展示的三段感情:
能否在快要移情别恋时,先暂且忍一忍,给现有的关系一个起码的尊重好吗?叶蓝秋和杨守诚: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
【烟花的美丽谁都爱,因为它在短暂里灿烂;所以看烟花时,没人会想起背后的夜空:毕竟,它一直存在,平常到了平淡。倘若那片夜空也是最后一次,想必再美的烟花也夺不了谁的目光。】
杨守诚最后说到的“爱”,想必一半是出于“因为失去,才要爱惜”的情结;而往往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事人永远不会也不愿看到这事实,因为“杨守诚”永远也体验不到与“叶蓝秋”正常平凡的爱情发展和其中每对情侣会触及到的问题。所以他的爱出自于也停留在那短暂且美好的相处下造成的一时之情。
可无论是一时还是几时,他终究是移情别恋了。略过本人对婚前劈腿,婚后出轨的行为是多么恶心使人唾弃的看法,虽说男主人公懦弱不堪,好在终是选择了坦白,总好过继续欺骗她人感情。
总之再次证明了,时间在爱情当中只是次要的因素,三年的朝夕相处比不过一星期的精彩追逐:是爱情太容易翻盘,还是人在生死面前根本分不清爱的真假!
就如之前说的,仿佛在逝者面前,一切生者皆可辜负;毕竟谁还能跟死了的人分比上下,是不?
人就是这么爱犯贱,我们每人都一样。陈若兮和杨守诚:领受关爱不如被需求关爱。
【当我们接受着无论是亲情、爱情或友情中无限的关心时,会不会慢慢的忘了感激?因为这持续不断、渐变平凡的关爱成了理所当然。而突然间冒出了某人寻求我们的关爱时,此时此刻是否感到自己无比重要?瞬间有了英雄般不可推脱,且用责任感来掩护的成就感。】
很明显陈若兮属于事业女拼,而叶蓝秋虽也是职场白领,可当她与杨守诚相处时早已不是曾经的样子,反而是弱小、孤独外加野蛮女友的综合体。
新鲜感和保护欲不正是两大折服男人的要素吗!
当“杨守诚”自以为很伟大的给予“叶蓝秋”温暖坚定的陪伴时,可想过同时还有那一直爱他顾他甚至已经决定要嫁给他的“陈若兮”?
三年无微不至的照顾始终比不过那一星期的被需求感。
莫小渝和沈流舒:急于解释等于在乎。
【情侣夫妻之间,遇上某些误会后而对方急着解释于你时,无论怎样还是先停下来听完为好;因为这起码说明了对方是在意你的看法。】
剧中事业有成的沈总在面对自己妻子的误解时,不仅没有半句解释,甚至是不屑解释;从而看出这样一个男人,妻子在他心里是个怎样的存在:大不如一件附属品,一项装饰吧;用之则来,挥之则去。
还理所当然的扬言:只有自己的事业才配的上他的人生。
既然如此一个自大自傲的成功人士,难道不懂“成功”的释义不仅仅停留在事业上吗?
连一个自己家庭都灌注不了爱意的人,一个对待自己妻子都不懂尊重的男人,谈何成功!!
在他看来,一切只论价值;可没了人性起码的温度,他自己的价值又剩多少,这狂傲冰冷的人生又值多少?
与其说莫小渝向自己的丈夫索要一个解释(毕竟她在公司撞见的那一幕,在谁看都会误解),其实更确切的是她在向自己爱的人询问着这“解释”背后的那款“在乎”。
旁白:整个剧中,本人只佩服俩个角色:一位是陈若兮,工作上敬业,生活中坚强;另一位则是莫小渝,在她对沈流舒唯唯诺诺、尽心尽力了十多年后,最终能够下决心有勇气离开。
解释的前边还得有个“急于”才能称得上“在乎”:比如当杨守诚得知网传照会让陈若兮误会时一开始确实非常焦急,可在叶蓝秋告知了病情之后果断选择了推迟对前者的解释而留下来陪伴后者;在那一时刻,他已经默认的做出了重要性的在乎排序。
突然有这么一个遐想:在杨守诚选择了守护叶蓝秋后,一场车祸让陈若兮先离去了;他还会觉得为了这个美丽且短暂的“未拥有”而推开了一直以来温馨平凡的“已拥有”却至此以后“再也无法拥有”是值得的吗?
最后这句确实绕口了些,简单来说还是那句老话:很遗憾,我们经常忘记珍惜现所拥有的。
一怒之下,三千多字:首篇影评
四季·如秋 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