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乡的小吃食(一)死面片

家乡的小吃食(一)死面片

作者: 记录的力量 | 来源:发表于2024-09-18 06:22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小橙子配图

    我的家乡是以吃米饭为主,但因为也种有小麦,也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面食,“死面片”就是其中一种。

    “死面片”这名字土气,听起来、看起来都不雅。什么是“死面”呢,它是相对“发面”而言的,也就是说死面片是用没有发酵的面做成的。

    死面片也算是馍馍的一种,但做法和一般的馍馍差异很大。因为面粉不需要发酵,所以想吃随时都可以做。但在家乡做死面片一般会在夏季,而且会是晚上,我印象中都是如此。夏季天气炎热,死面片和“面籽”(一种流质的面食)搭配着吃,是最常见的。

    做死面片和面不很费力,面粉加水调成比较黏稠的面泥就可以了,但面泥一定要非常有黏性,千万不能把面和得太干、太硬,这样就没法做了。

    把面和好后放在瓷盆里,这时还要准备一些菜,这些菜是和死面片一起做的。夏天的菜园里有的是葫芦和瓠子,只要奶奶摘一个大葫芦或是一根长过人手臂的瓠子回家,我就知道今晚要做死面片了。把葫芦或瓠子去皮,切成有些厚度的块,下到油锅里煎炒,炒得半熟就收拢在锅底,加一些水,以刚刚漫过菜为准。这时,锅底要烧大火,揪一团和好的面,把它沿锅边用手推开,成长条形,紧紧贴着锅沿,要薄厚适中,太薄了容易糊,太厚了又不容易熟。这个过程动作要快,不然面一受热就不容易展开贴上锅沿了。且锅底热气腾腾,动作慢,反倒容易烫伤手。看起来容易,其实纯粹是个技术活儿。就这样,整个锅圈都贴上面片,锅底是刚炒好的菜。盖上锅盖,三把大火,三把小火之后,差不多就熟了。

    揭开锅盖,一圈儿的死面片散发着麦香,中间的葫芦或瓠子瓜也煮得烂熟。先用铲子铲起一块死面片,整个一圈儿的死面片都跟着扯起来了,一手抓起死面片丢进事先准备好的筲箕里。我们孩子们就乐呵呵地把筲箕端到院子里事先准备好的小方桌上。把锅底的瓜菜盛来,把提前煮好盛在盆子里晾着的面籽端上桌,晚饭就可以开始了。

    因为家里的铁锅大,所以,这一锅圈儿的死面片已足够一家人吃了。老老少少都围桌边,碗里盛上面籽,都在筲箕里选自己喜欢吃的死面片。虽说是同一锅的死面片,有些比较软,有些贴锅的一面起了焦壳,很香脆,有些挨锅底的一边被菜汤浸泡过,比较有味道。老人们都挑软的,孩子们挑有焦壳的。做死面片的面没经过发酵,嚼起来是很有韧性的,细细咀嚼更容易品尝到麦子的香甜味道。

    奶奶年轻时受过很多苦,一个人拉扯大五个孩子,因此,身体亏耗很严重。三十多岁就开始掉牙齿,到刚六十岁出头,嘴里的牙已经掉光了。奶奶只得镶了一副假牙,这假牙看起来不错,但用起来却不是很得劲儿。因此,每次吃死面片,奶奶都得把死面片揪成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泡进菜汤里,再小心翼翼地咀嚼。尽管如此,在农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不管老少,在饮食上都没有特殊的照顾。饭菜多数时候都由奶奶安排,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牙口不好就只做一些适合自己的饭菜。她做饭食完全是根据一年四季菜园和田地里的出产,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瓜菜是一茬一茬成熟的,吃不过来,就老掉了,而快要老的葫芦和瓠子,奶奶也是不允许它们浪费的。而死面片和炖煮葫芦、瓠瓜就是奶奶想到的最佳搭配。现在,每每想到奶奶揪死面片泡进菜汤里的样子,我就禁不住一阵心酸。

    死面片通常是不加其它东西的,但也有例外的时候。夏天过“桩尾巴老爷”的时候,狂风暴雨之后,我们小孩子会出门去捡被风雨揺落的枣子。这些枣子拾回家之后用清水洗干净,再用刀切碎和面粉和在一起。这样蒸出来的死面片不仅有面香,还带着浓郁的枣香,味道也是香甜的。对我们小孩子来说,我们更喜欢加了新鲜枣子的死面片。所以,过“桩尾巴老爷”也不完全是件坏事,不用爬树,枣子就唾手可得了,死面片也因此别有风味了。

    其实,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吃过死面片了,家里的燃气灶上的小锅根本没法做出死面片。死面片成为了我的一个记忆,这个记忆之珠如今还依然晶晶亮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乡的小吃食(一)死面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db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