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业占全球碳排放量10%!
编按:现在普遍是将消费主义做为美好生活的定义:不论是手机、服饰或是汽车,都要不断追求无尽的升级。然而,像这样为了追求满足感或归属感而购物,让我们的价值观与身分认同,变成是建立在「制造了多少垃圾」的基础上。「身分认同」和「消费」的距离我们会购买各种东西,多半都是要提升自己的认同感。各种品牌的服装、肥皂、饼干、电视和汽车,在设计的时候都是以「部落」的心理为出发点,这些消费产品企业无不精心设计种种特性,以卖出产品为目标。
「身分认同」和「消费」的距离不断拉近。举例来说,英国人每人每年平均要购买塞满一整个大行李箱的衣服,大概是洗衣机要分5次洗的量。会买这么多衣服,主要是因为每一季的时尚都会改变。而这些循环也就逼得我们会定期清一清衣柜,再次跑去排队瞎拼,等着买回更多的衣服。
然而,时装业的碳足迹极高。纺织业是污染的第二大来源,仅次于石油产业,给大气带来的温室气体量,甚至超出了所有国际航空及海运的总和。据估计,时装业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慑人的10%,而随着我们对快时尚的消费增加,相关碳排放也将迅速成长。
而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1. 取回你对「美好生活」的定义权现在普遍是将消费主义做为美好生活的定义:不论是手机、服饰或是汽车,都要不断追求无尽的升级。然而,像这样为了追求满足感或归属感而购物,有可能只会上瘾,最后非但无法满足需求,反而还对自己的身分与生活方向产生自我怀疑与困惑。无论对于任何类型的产品或品牌,一旦将自己定位为它的消费者,就暗示着消费该产品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但这也暗示着一种被动。
消费主义令我们陷入一个思路陷阱,以为能够「买到」自己的人格个性。此外,这还会吞噬我们的心智空间,让我们对世界的观点过于狭隘,更会让我们的价值观与身分认同,变成是建立在「制造了多少垃圾」的基础上。心理学研究显示,大众消费会在我们的生活中造成一个愈来愈大的空缺,令我们只能一直勉力填补。每当我们有意无意的透过购买,来巩固身分认同,都是让大众消费的引擎不断加速,也是让我们与气候灾难更加靠近。
虽然现代文化总将我们推向盲目的消费主义,但我们可以刻意把自己拉回来,强化心理纪律,抗拒消费主义的冲动。当然,我们也可以改变消费习惯, 用钱投票,唯一支持永续产品。另外,我们也可以改变自己身为消费者的身分认同,重新建立自己与物质主义的关系,让自己从广告的影响中释放出来——既是一种解放的体验,也可以视为一种激进的政治行动。
图/重新建立自己与物质主义的关系。
2. 做个更好的消费者短期而言,只要在系统内改变自己的消费模式,就能让事情有所改善。你每次的消费,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你可以选择购买高质量、有机棉的衣服,耐用到可以变成传家宝;你也可以选择购买廉价、简直是抛弃式的衣服,穿了几次之后就变成垃圾。
如果你能够用钱投票,在选择要购买哪些产品的时候,请用更多事实做为依据。想知道某家公司是否值得选择,就去看看它是否公开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是否承诺要为永续性而努力,而且是否加入了某些认证组织,能够证明它确实恪守承诺。消费者若采用这种做法,将能够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用你的钱来投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减少浪费。让我们遵守老派的智慧:减用、重用、再利用(reduce, reuse, recycle)。每次需要买东西的时候,都该做出有根据、有见识的选择。
3. 让我们从物质走向虚拟想想我们是怎么从黑胶唱片、卡带和 CD,走向下载或串流音乐。现在科技能在许多地方派上用场,无须实物,也能享受过去由实物提供的服务。少即是多。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连「拥有自己的车」也不再是主流的选择;交通运输可能主要由共享车辆提供,有可能是自动驾驶,而且必然是电动。
总有一天,消费者有可能不再认为自己是产品的拥有者,而只是服务的使用者。例如,Airbnb是全球最大的过夜住宿供应商,但是Airbnb名下并没有任何饭店建物;Uber是全球最大的个人交通服务供应商,但Uber名下也没有任何汽车。
从「拥有」到「使用」的概念转变,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与消费主义的关系。如果我们可以投入这种转变、欢迎这种转变,就能帮助让进程更快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