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饺子初二面——我们家的年俗即是如此。
当然,有些人家从初一到初五天天吃饺子,也有些人家“移风易俗”,偶尔回归惯常的早餐配置。
初二早上的这顿面条(过去一直是亲手擀制),与其说是按年俗来坚守,倒不如说是顺应了我奶奶的“大生日”。如今,奶奶已然离世快6年了,我和父母一起过的每个春节,依旧自然而然地在初二吃面,手擀面,酸菜卤。今年的春节,爸又身故缺席,我和妈两个人的大年初二,早饭仍然是酸菜肉的打卤面。只不过,面条换成了买好的切面,不忍再让母亲大人劳累手擀。
![](https://img.haomeiwen.com/i5632849/50738465d2578137.jpg)
前一天,来省城表妹家过年的三姑就约好了来串门拜年。母子两个人的年货(水果和零食)所备不多,于是吃完面条抓紧出门采购。匆忙中忽略了节假日的作息时间,在超市门外空等了半个小时不说,直到10:00这个数值出现,卖场才正式开门纳客,真是“佩服”商家的严谨守时。
12点不到,妹妹妹夫陪着三姑、带着一双儿女就来了。外甥和外甥女,一个小学三年级,一个小学一年级。受特情所限几年没见,小孩子初来乍到还稍显拘谨,吃零食喝饮料都透着矜持。三姑、表妹和妈妈聊着陈年往事和家长里短,而我和妹夫则有一句无一句地聊着工作及相关的人或事。
没多一会儿,小孩儿顽皮的天性便渐渐暴露,吃喝无形中变得随意,平日里的打闹也故态复萌。谈笑间,妹夫貌似认真地声称还想要三胎,在响应国家号召的觉悟上,丁克到底的我们可就相形见绌了。
三十儿以来一直我和妈两个人的空间,一下子填进三个大人和两个小孩,多了些过年的喜气,添了些欢聚的热闹。
遥想那些年的正月初二,上午便出门去镇上的亲戚朋友家拜年,小的时候父母领着,大了点儿就自己或携着弟弟妹妹。而初二晚上,必然是全家人(姑姑姑父全回来)的团聚大餐,更是为奶奶庆生祝寿。
而今年的初三、四,我和妈也定好了出去聚餐,初三是大学同学一家和内弟一家,初四是和发小儿一家(也包括他父母)。
初五呢,计划带老太太去趟沈阳,逛两天,住两晚。听说我要乘高铁去沈阳,回铁岭过年的兄弟一直力邀提前下车到家做客。看情况吧,视老太太身体(或心情)允许,没准儿会去“比较大的城市”转上一圈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