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十分钟让你明白什么是“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十分钟让你明白什么是“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作者: Lyapunov指数 | 来源:发表于2018-11-07 07:20 被阅读0次
作者:Lyapunov指数

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些文章天天去抨击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我想如果真想去发表感慨,为啥没发现这个词以前没有出现过呢?而且不觉得应该用“致”更贴切吗?

那群说这个时代怎么怎么地的人,和他们所抨击的对象有啥区别,不一样浮躁吗?看完标题直接翻到文末评论,作者的本意完全不关心。下面我将用极短的篇幅介绍该书,并主观评价它。

该书写于1985年,所以受时代局限影响大,对该书的批判也不少,但其中仍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电视,在作者的年代受欢迎程度就相当于当今的手机。作者认为,电视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好的情绪体验,不可或缺,但同时要注意,电视不应该去承担它不该承担的责任。

首先,深邃的理论。因为电视主要通过图片这种具象的东西,

而越往高需要的抽象能力就越强,像薛定谔的猫吧。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感受到了吗,是不是感觉对“力量”(量力)一无所知。那些科学家想的东西现实中压根就找不到。

再如,宗教,这点对我们这些无神论者看来挺陌生。要知道西方宗教是很注重仪式的,如果在家看电视,肯定就没有现场那种氛围,精神超脱?我想如果信仰不坚定的就下意识换台了吧?

还有,哲学,研究宇宙终极规律,你告诉我怎么配图,当然你觉得可以放张《雅典学院》来描述一下……拜托,那介绍思想的时候呢?比如《理想国》的“什么是正义”,康德的“二律背反”,不还是要以文字为主嘛。

把它做成一个对话节目?几个哲学家聊天?台上时间不够,达不到深度。

作者还认为新闻也不适合用电视报道,这点就不做评论了。

这是第一点,作者认为电视不适合抽象和深奥的东西。专家应该回到纸面上工作。

现在看来,这些观点好像都有点站不住脚了,也有很多科学家用电视科普。什么深邃的思想,我们连“卡拉比-丘成桐空间”

都能做出图来了,这肯定是作者想不到的。那宗教呢?这个还真能直播,就在圣诞节那天。

好了,到这里,我已经把波兹曼的论证走了一遍,我还举例助攻了一波,然后我又把之前的否定了。有人肯定会问啊“是不是傻?”

我这么说了应该没人觉得我是真傻了……哈哈哈。

第二点,作者认为电视也压根不应该承担教育的任务。毕竟一边看电视,一边玩的同时顺带就学到了有用的知识,想想都激动。可是作者说,“tan90º”。获得素材容易,但如果想变成自己的就难了,学习就是在逃离舒适区,想要舒服就不是在学习。

首先电视表现的东西都非常浅,就是天然要照顾那些水平最低的人,这样收视率才高啊,所以电视讲的知识点都是不需要记忆、不需要思考和不需要忍受的东西,而且一般都会用文学技巧,有没有看过《某某科学》,他肯定要把收视率放在首位啊,各种开场预告台词……不知道的以为是鬼片。

其次,电视也不需要阐释,就是不需要对新概念、新想法进行准确的定义和描述。这点作者说的是,你去质疑电视给出的说法,它不能像面对面辩论那样,能给回应。也不能围绕这个观点给出论证。

最后,他认为不是所有的话语形式都适合从一种媒介转换成另外一种媒介。 我们知道能量转换都会有损耗,语言载体的变换影响就更大了。比如散文与诗文就是两种载体两种表达工具,品读起来感觉一定不一样;再比如,一些人会尽量去看英文原著,而不是经过别人翻译的,译者如果水平高,还差不多,但很多情况下我们读的时候真的是想骂人,干巴巴的就算了,保守主义嘛,但多花点心思校验一下不行吗?有时翻译的驴头不对马嘴。

从纸质书转到电视,就一定会丢掉一些书籍所承载的东西,比如理性思考,而且电视更具有煽动性,又比如那种魄力,毅力,毕竟看书更容易遇到瓶颈,而读书多的人就显得更沉稳。

第二点小结一下,电视为了提高收视,注定要降低难度,但这就显得思想轻浮;电视也不常阐释,不能及时质询,而且没功夫论证;最后,媒介转化必有盈亏,不同载体表达的效果有区别。

最后,作者认为,电视容易让人们更注重表面,就好像现代人对“颜值”的注重。作者认为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把文化划为一座监狱,另一种是把文化变成一场滑稽戏。前者是文化专政,比如文字狱。后者就是作者要说的。

拿总统竞选来说,以前人们还会听着演讲,辩论来判断水平,现在从电视上看,影响总统竞选的因素就不止能力了,那种临场魅力,营造氛围,还有外表都将被考虑到。就好像胖子当个总统基本就没戏了。

这点小结一下,作者的意思是,如果用电视,这群家伙,根本就分不清主次了,能力反而不那么重要了,颜值,等一系列花架子却成了焦点,这么下去你们是在选领导还是在选明星,或者说是在选猴子。

这本书的重要思想你也基本上懂了,那么我们来思考一下作者的观点。作者对电视这种媒介的态度总体上比较抵触,不过他没有见到互联网时代,手机和电脑占据了大多数人的时间,同时也让信息更加碎片化,也让人更加浮躁,往往看个标题就以为自己读完了。

作者担心的问题似乎消失了,不过与其说消失,还不如说只是变了个形式,这本书最后一句话所说的,“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思考。”同样也是互联网时代应该考虑的问题。

所处时代不同,但就像黄渤的《一出好戏》中提到的一个观点,时代在变化,但人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有人会寻思真谛,如饥似渴追求智慧,而有的人不管身处何时何地,都不愿意去感受万物规律,毕竟每个时代都有人选择享乐,也有人不负韶华,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最后,我们要认识到,不同媒介给人的影响是不同的,目前存在的各类媒介,我们都应该考虑,媒介的选择使用与转换问题。

作者:Lyapunov指数

微信:18772229009

相关文章

  • 尼尔·波兹曼著《娱乐至死》附pdf电子书

    《娱乐至死》 作者:尼尔·波兹曼 豆瓣评分 8.4 《娱乐至死》初版于1985年,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 电...

  • 《娱乐至死》书评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扼杀了什么? 最近看完的书是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我周围的不少人都曾经读过这本书,简而言...

  • 警醒!切勿娱乐至死

    昨天4月26日,上午,终于把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听完 初版于1985年的《娱乐至死》,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

  • 《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 [美] 尼尔·波兹曼 专家媒体推荐 我们今天已经处在波兹...

  • 【悦读】面对信息泛滥,我们能做什么?

    【娱乐至死】作者:[ 美 ] 尼尔·波兹曼原版名称: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译者: 章...

  • 怂恿至死

    尼尔·波兹曼曾写过《娱乐至死》一书。娱乐至死这四个字让我沉思,让人至死的不仅仅是娱乐,还有怂恿。 怂恿一词,或褒或...

  • 明星猝死台上五分钟无人管:这个时代的悲剧——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一词最初是尼尔・波兹曼所著的一本书的书名。《娱乐至死》的英文原名是《Amusing Ourselv...

  • 《娱乐至死》- 欲望与快乐的软弱

    「娱乐至死」读后感 《娱乐至死》是尼尔·波兹曼在上世纪80年代,电视“占领”人们视野时的反思著作,旨在探讨信息媒介...

  • 《娱乐至死》- day 1

    (作者-尼尔.波兹曼) 一、为何在电视时代我们只能看到娱乐内容 人最后会成为一种娱乐至死的物种,你会一辈子娱乐至死...

  • 娱乐至死

    最近看了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1985年出版。标题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分钟让你明白什么是“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hm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