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知与行》

《知与行》

作者: 野之老 | 来源:发表于2021-02-20 13:06 被阅读0次

电视剧《悬崖》里,警察厅特务科科长、共党卧底周乙的身份暴露后,警察厅厅长高彬在审讯周乙时,与周乙之间有下面的一段对话:

高彬说:“你们的精神领袖马克思非常喜欢一个故事。说海上有条船,船上只有两个人,一位哲学家和一位船夫。结果哲学家为了卖弄自己,于是就问船夫:你懂得数学吗?船夫说不懂,哲学家遂轻蔑地说:那你将失去一半的生命。随后哲学家又问船夫:你懂得文学吗?船夫又回答说不懂,哲学家则又遗憾地说道:那么你将失掉另一半的生命。后来海上的风浪将船打翻了,两人都掉进海里,这时船夫问哲学家:你会游泳吗?哲学家回答说不会,船夫这时冷冷地回了句:那你将失去你全部的生命……”

电视剧《悬崖》里出现的主要正反面人物,几乎个个都是文化人或伪满政府的高层人物,就连几位日本方面的人物都是。所以,这样的哲学故事他们都能听懂,也都会有自己的独到理解。高彬当然不只是为了给周乙讲故事而讲故事了,而是另有用意。高彬非常清楚坐在他对面的周乙是何等精神层次的人物了;他之所以讲此故事,其真正目的就是想提醒周乙:这下你完了!纵使你再智慧、再聪明,现在落到我手里了,就如同哲学家掉进海里一样,你没有任何机会了。

此时的高彬得意得有些忘乎所以了,于是便像猫玩耗子般地问周乙:假如让你在这个故事中做选择,你是选择当哲学家呢还是选择当船夫?周乙就是周乙,纵使在这样的处境下,他的聪明与智慧照样闪烁着火花。他回答高彬说:在岸上,我选择做哲学家;在水里,我选择做船夫……

周乙的回答让高斌无言以对;而于我,对高彬的这个问题却陷入了思考当中。我的第一个判断就是:这个故事里的哲学家错了!名为哲学家,其实他一点都不哲学。表面上他所问的那两个问题似乎显得自己非常有学问;而实际上他忘了,学问如果只是用来显摆或夸夸其谈,则这样的学问再多,那也是一点用都没有的!倡立“心学”的明代哲学大师王阳明(王守仁),其哲学的核心思想就是“知行合一”。其中学问为“知”,实践乃为“行”。王阳明认为,人立于天地之间,要想认识和改造世界,“知”与“行”二者同等重要,并且缺一不可。这也就是说,在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与“行”之间,根本就不存在谁最重要或谁不重要的问题,当然也就不存在选择哪个或放弃哪个的问题了。所以,我的第二个判断就是:高彬错了!因为在睿智的周乙面前,他就不应该问出这种不严谨的问题。

相关文章

  • 陶行知谈行是知之始

    关于知与行的关系,王阳明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而陶行知却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 行与知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行与知是一对连体双胞胎,谁也离不开谁。 一个人只有身体力行,亲...

  • 知与行

    最近和一个学习力不错的朋友聊天。突然就谈到一个问题:感觉自己一直有看书,一直在学一些课程;感觉自己很有收获。可是在...

  • 知与行

    知能言传,行却是习惯和经验,只能身教 知行合一需要修炼才能达到

  • 《知与行》

    今天在《头条》中看到一篇文章,介绍沂州府的。 当时沂州府衙门大门上有一楹联,据说是清乾隆初年兰山知县李方膺所撰写:...

  • 知与行

    N一40 晚上早到家, 充满了期待,却出我所料。 可以有渴望,但要零期待。 当度过和朋友闲聊的看月食的时光, 才意...

  • 知与行

    听到过的你会忘记,看到过的你会渐渐淡忘,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你才会铭记于心。近期参与公司举办为期四天的技能培训...

  • 行与知

    践行是验证所学的唯一捷径。 实践证明,任何十分合理的推理在实践中都会显得漏洞百出。很多东西都需要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

  • 知与行

    戒思,思考逻辑信息的种种局限,对情绪有帮助,对事实没有,当思维的知达到一定程度,就快快的行动吧,客观的实践才能累计。

  • 知与行

    光有本书的知识还不能保证你最终成为富翁,因为知识本身并不产生价值,对知识的正确运用才能产生价值。投资本身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与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it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