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班这点事儿职场菜鸟成长记
深夜的灯光,不一定点亮你的职场前程

深夜的灯光,不一定点亮你的职场前程

作者: 宇文妍 | 来源:发表于2017-09-15 10:48 被阅读0次

    许久没有联系的大学同学,忽然有了消息,说要同老公一同回北京发展,到时一起聚聚。

    放下手机,屈指一算,至少5年没见面了。

    忽然想到之前在哪里看到的一个梗:“如果毕业后,你的同学失去了联系,那么概率最大的两种可能性是:他死了或是他进了华为。”

    我的同学,属于第三种情况,做了华为的家属。

    她的生活,曾是我们刚毕业时羡慕的对象。老公是大她两届的学长,聪明优秀,毕业后直接在华为工作,收入确实可观。她呢,一毕业马上过上了全职太太的悠闲日子,随着老公去了外地。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华为对员工的安排很“精心”,他老公是内蒙人,她是北京人,工作常驻地是杭州。听她说这样的安排,起码在他老公的同事里十分常见,因为没有夫妻双方的家人朋友,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容易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工作,不被干扰。

    婚后,她没有上过一天班,一多半的原因是,老公太忙了,总要有个人照顾家庭。很快又有了孩子,她的消息,彻底断了。

    这次他们回北京,不是工作调动,是在工作10年以后,她老公终于决定辞职了。

    我问她原因:“在华为,你生活中的一切要为工作让路,你最好不要结婚,生病,死亡,包括你的家人。”

    她还说,老公的同事里,很多中层或是业务骨干离婚率很高,35岁以后离婚净身出户重新二次创业。

    他们在无数次的争吵和沟通后,做出了现在的选择。

    作为旁观者,可能个中滋味实在无法尽数体会,但情感上的感觉是惋惜却又庆幸。

    华为,无疑是一家伟大的企业,无论从管理模式或是工作方法都在不停的被标榜、学习。但是,对于加班文化的过分强调,和前几年热议的《奋斗者协议》,确实始终持保守态度。

                                              01. 关于被动加班

    事实上,华为的《奋斗者协议》也好,58的“996”工作制也好,也许并不足以引起人力市场的广泛重视,因为就业者比例小。

    但是不可忽视的一下现象是:加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无论出于被动还是主动,职场人似乎越来越能“接受”加班这件事。

    年轻,未婚,单身,在没有朋友聚会的工作日里,加班成为一种消磨时间的方式。比起依靠公司,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并在合适的时机跳槽,为自己争取更好的发展。

    这多少也反映出职场人的某些不安全感,经济下行让整体的就业环境都变得严峻。外企、银行、500强……这些原来概念里可以待一辈子的大公司,如今也频频传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更不要说那些还在挣扎的创业公司了。

    与1980年代的民营企业创业潮和1990年代的“下海潮”相比,如今的这轮创业潮更加全民化,并且集中在技术领域。伴随着“梦想”和“成功”,一并被提起的还有“生存”——这是所有创业公司都要直面的现实。

    2016年,经济日报社发布的《创业企业调查报告》显示,资金成为制约创业的首要因素,在所调查的1000多家创业公司中,近一半的公司去年处于零盈利或亏损状态,这在初创企业中更为常见。用户量提升了多少、有没有盈利、bug有没有修复、竞争对手有什么新动作、能不能活下去,这些问题驱赶着创业公司一刻都不敢懈怠,这种压力会很直接地影响到在其中工作的职场人。

    公司都喜欢加班的员工吗?

    真相是:

    A. 在一些管理者眼中,加班仍然被认为是工作态度积极的表现。

    B. 在大部分管理者眼中,效率更高的天赋型选手可能获得提拔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被动的加班文化,并不是“绝对正确”。


                                       02. 关于主动加班

    如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互相融合,很难再去用准点下班、不加班来做区隔。加班也不再是一件坏事,创业者为了自己喜爱的事业加班,作家为了自己钟爱的写作加班,其实是把时间花到了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

    有些人加班是出于竞争压力,或者是为了赶上别人。有些人是因为工作效率低,上班时浪费了太多时间上网,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工作到很晚。还有少数一些人是因为热爱工作中的繁忙节奏——这可能比现实生活更轻松而且更令人满足。但是,几乎所有人都至少部分是为了加班可能带来的地位。

    我们所做的事情造就了我们,我们做的越多,我们就越成功。

    我们真正要思考的不是自己要不要加班,而是自己有没有因为工作上的坏习惯而加班。

    以下的几点会造成加班的坏习惯,你应该引起注意:

    主次不分

    1. 先做琐事

    琐碎的工作也需要处理,但它们通常都不那么紧急和重要,完全可以延后去做甚至不做。但很多人的时间被琐事占满,不得不留下加班完成当日最重要的事情。每天的工作时间有限,先把重要的任务完成,如果不想加班了,次要的任务可以留到明天处理。

    2. 先做简单的事

    简单的事与第一个坏习惯同理,如果在时间最充裕的时候先把简单的事做完了,剩下的时间可能不够去处理困难的问题。文章作者建议,利用零碎时间、几件困难工作之间的转换休息时间、以及下班前的一段时间去做简单的事。

    不善计划、方法

    1. 没有工作计划

    每天开始工作时,如果不太明确工作重点,就会不小心把时间先花在没价值的事情上。最有效的方法是:提前规划好第二天甚至是下一周的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

    2. 安排不善

    排期重叠或时间冲突,很多人抱怨自己的工作做不完,可能是工作量太大,但也有可能是自己把所有的工作都拖到同一天完成(通常这个时候还会有很多意外发生)。提前给每个工作重点做好排期,避免很多工作都卡在了某一时段里。

    3. 用没有效率的方法工作

    当你需要加班时,不妨思考下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工作方法、工作流程没有效率。如果加班是为了完成习以为常的工作,那以前要加班,之后也得加班。如果能改变工作方法,改善流程,也许就可以省出时间,准时下班。

    缺乏时间线

    1. 想要把工作全部做完

    “你可以做的事情,永远多于可以做的时间。所以时间是一个选择与舍弃的系统,选择那些有价值的事,舍弃那些不重要的事。”

    工作上这种“想要全部做完”的心态,会让我们无法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于是没有把时间花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而只是想要平均分配时间,一旦想要平均分配时间,最后就会发现要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工作上才能完成。

    2. 无效时间太多

    在工作时回复微信,或者跟同事确认信息时针对某个问题交流了起来,很可能30分钟就过去了。

    3. 把加班当作自己可以用的缓冲时间

    当你觉得如果今天做不完,晚上还能做,那你就一定会晚上才完成。当你心中觉得还有周末可以做,那周末就一定会加班。这种心态会导致,面临一大堆工作选择时,你会优先挑简单次要的任务。

    如果,一定有什么总结性的建议,我想说:请把自己当作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只有工作的人。

    生活不是割裂似的片段,日子是一天一天的积累,很多事情和要素是并行的。

    人生可能会有阶段性的主要任务,但是,这并不是单行道。我们不仅要思考工作上的规划,还要思考自己的家庭、兴趣和人生目标。如果只有工作规划,没有其他兴趣和目标,就会感觉好像所有时间都可以用来加班。

                           03. 早一点,可能比加班更有效

    如果说有什么具体可行的操作,可以让你尽可能的摆脱“加班成瘾”,同时保持在领导眼中的勤奋状态。

    那么,提前可能比加班更有效。

    我们身边的同事中,一定有这样两种人:

    A是每天按时起床,边做早餐边听广播,慢悠悠刷个朋友圈然后踩着轻快的步伐去上班,到了还能给办公桌上的盆栽浇浇水。当他喝着咖啡看着邮件,梳理一天工作计划,并且进入工作状态的时候,其他的同事这才陆陆续续地走进办公室。

    B是在床上赖到最后一刻,踩着点甚至迟到一两分钟冲进办公室,等他去上了个厕所、倒了杯咖啡再吃了个三明治,真正开始工作已经是20分钟以后了。然后有同事来找他沟通一下事项,他的思路再次被打断。等一切就绪之后,几乎一个上午就这样过去了。他并不是不够勤奋,也不是不够热爱工作,因为下班后他常常还要在办公室加上一两个小时的班。

    正式开始工作前的十几分钟,可以做完很多事,并且直接决定了你一天的工作效率。如果坚持一年甚至更久,你会发现无论工作效率还是你在同事、领导那里的口碑都得到了“积累”,只待爆发。

    举几个小细节:

    开机,同时清理办公区域:50秒

    将文件、文具分别放好,大概只需花去你50秒时间,却能为你换来一整天的好心情。

    登录邮箱,查看邮件(不用回复):2分钟

    登录并查看邮件,知道有哪些需要回复,哪些需要处理,哪些只是知悉就够了。这个动作需要2分钟,它能让你在开会前知道老板昨天夜里有没有给你发邮件,避免开会时一头雾水,同时对这一天大概的工作任务了然于心。

    管理当天的待办事项:5分钟

    查看、添加和完善当天待办事项,并确定轻重缓急,这个动作需要5分钟。接下来,你就可以从最紧急的工作开始,进入一天高效的工作了。

    而这时候,你的同事才刚冲到打卡机跟前,不同人生的序幕就是如此拉开。

           

                                                                      -End-

              版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夜的灯光,不一定点亮你的职场前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ls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