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概要
1.等候圣灵。本章的开篇承上启下,讲到路加福音的故事之后,耶稣与门徒同在四十天,并吩咐他们得到天父的应许之前先不要离开耶路撒冷,会有圣灵降下为门徒们施洗。
2.耶稣升天。使徒们大概因为见到老师如此厉害,都从死里复活了,于是再次提起了那个犹太人内心深深的渴望:“这次是不是可以带我们给以色列复国了?”耶稣倒是没直接否定复国的事,只是说那日子是天父定下的,你们不该知道。接着说圣灵会使你们充满能力,到时候你们应当做的是去全国乃至全世界为我做见证。说完这句话,耶稣就被接升天了,而且两个天使告诉门徒们:耶稣怎样升天,就要怎样回来。
3.接替犹大。十一个门徒从橄榄山回了耶路撒冷,耶稣的妈妈玛利亚、兄弟们以及几个妇女也在。他们常在一起同心祷告。过了几天,约一百二十人参加信徒聚会,会上彼得指出犹大卖主是必须实现的经上的预言,而且按照旧约诗篇的预言,犹大死后应被他人取代职分。(作者路加在这里还给读者提阿非罗备注了一下犹大由于卖主而惨死的结局作为背景情况说明)。随后,彼得对于这个职位的继任者设置了一个条件:必须是主耶稣与门徒们同在时期(具体而言,从约翰施洗开始,到耶稣升天为止)始终与门徒在一起的人。按照这个条件,大家推选了两个人:约瑟和马提亚。又经过祷告和抽签,最终选定了马提亚接任犹大的职位。
几个细节引发的感想
1.耶稣这次用的语句是“为我作见证”。
我们常说“传福音”,容易在潜意识里觉得只是嘴上说,而实际上“见证基督”是个更广泛的概念,我们的日常行为,小到饮食选择、消费理念,大到子女教养、事业方向,其实无一不在世人面前见证基督。无论我们做什么,世人都会想:“哦,原来基督徒是这样的啊。”当然,如果我们做得不好,那么也是起到反面作用。
这就像一个具有真正品牌的产品,其本身的品质才是美誉的来源,而不是相反。比如我喝了一口茶,无论从香气还是口感都觉得非常好喝,但不知道是什么茶,于是问朋友:“这是什么茶?这么好喝!”朋友说:“这是龙井茶。”(这人是基督徒),于是我非常认可龙井是好茶(基督信仰值得追求),由此可能感兴趣进一步查考龙井的历史渊源(圣经历史)、文化承载(信仰内核)、制作工艺(如何成为基督徒)等等。这个品牌的形成是由产品本身的优良品质所塑造的,而非朋友给我大讲龙井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里面有益物质多么丰富,却让我尝了一口品质差劲的糟茶所能实现的。
成为一叶真正的“龙井”,而不是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导致品评的人误会龙井,从而真正地“见证龙井”,是我们使人认可龙井茶所最起码要做到的。同样,我们如果在基督的真理上做“黑心商贩”,向人出售廉价的福音,虽然一时能得到蝇头小利(因为“这个货便宜”、“广告做得好”能蒙到不少没有经验的消费者),但这样的生意是不久远的,也是立不住的。大品牌,以品质取胜;真正的门徒,用生命做见证。
由此我们总结出门徒第一个守则:
门徒守则001:用生命做见证,而不只是话语。
2.“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他吩咐他们:「不要离开耶路撒冷,照我对你们说过的,要等候我父亲的应许。」”(徒1:4 现代译本)
这是耶稣升天前嘱咐门徒的一个重要信息。很多事情,从人的角度甚至门徒的角度看,都是有益的,但我们不要忘记等候上帝真实的旨意。在有圣灵的感动甚至切实的确据前,不要轻举妄动,要学会分辨哪些心思意念是出自圣灵,哪些是出于自己的私心杂念,哪些是出自魔鬼的搅扰。毕竟,我们的看见是非常有限的,而上帝的计划却是奇妙和无限的。马克吐温有句名言:“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错误论断。”(What gets us into trouble is not what we don't know.It's what we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如果我们不加分辨就任性顺着自己的意思走,会出现的最可怕的情况是“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箴14:12)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平日里多多地寻求智慧、多用圣经装备自己有多么重要。
关于如何分辨主的旨意,这是一个大的话题,这里不展开讨论。但这一点并不如大多时候我们所感觉的那样神秘,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其实是可以分辨的。这里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比如,对于我这种肠胃虚弱的人来说,跑去重庆火锅店点个麻辣九宫格配着冰镇啤酒大快朵颐肯定出自魔鬼的冲动;偶尔吃点甜点冷饮则属于有点私欲在里面;健康饮食注重保养从而能更好地陪伴家人、多为社会和教会做点贡献,就比较符合神赐福的旨意了——保罗曾说:“你们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 神而行。”(林前10:31)。其实更多时候,我们不是分辨不出、想不明白,只是拒绝思考、“装傻”、不愿为最好的福分付出代价罢了。
另外,在查考《精读本圣经注释》时,发现一个细节,就是此处耶稣的命令“不要离开耶路撒冷”中,原文是用希伯来语写成的。在整理上一篇“背景信息”笔记时,已了解路加作为非犹太作家,在《使徒行传》这封写给希腊人看的书卷中用的是希腊文,而希腊语中“耶路撒冷”一词只单纯表示耶路撒冷城这个地名,与此不同的是,路加在这里唯独使用希伯来语中的“耶路撒冷”一词,其含有“神圣洁之城”之意。实际上这点对我们也是一个启示,就是如果要传扬福音,那么首先我们要先将自己的生命留存在神的圣洁之中,让圣灵充满而自然溢出,否则如果连自己都站立不住,那么是无法再向“城外”传福音的。福音的传扬也并不依赖于某个特定的地理位置(比如某家教会、某座城市),而是从人的心里传出,因为我们都是移动的圣殿:“岂不知你们是 神的殿, 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林前3:16)不断装备自己,让信心充满,不但为自己与上帝的赐福有份,也为了更好地传扬福音。
由此,我们得到:
门徒守则002:等候上帝的应许,并积累智慧和信心来分辨圣灵的引导。
3.犹大卖主而死的情形,按此处的描述是:“犹大用他作恶赚来的钱买了一块地皮;就在那里,他坠下,五脏迸裂而死。” (徒1:18 现代译本)
印象中犹大是上吊而死的,所谓“自挂东南枝”,看电影《耶稣受难记》的时候对这个镜头印象深刻。查了一下,路加福音、马可福音和约翰福音里对于犹大的死并没有记载。根据马太福音的记载:“犹大把钱丢在圣殿里,走出去,上吊自杀。”(太27:5 现代译本)那么看来犹大可能是上吊后又从树上掉下来了,总之是死得很惨。
像犹大这种对主极端的背叛虽然并不多见,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小事上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小小地“背叛”主一下,却是时常发生的。这是我们时常要引以为戒的地方,古语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都应学会用上帝的眼光来不断鉴察自己。同样在路加所写的福音书里记载,耶稣强调说:“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 (路16:10)
由此,我们得到:
门徒守则003:在日常行为中注意鉴察自己,绝不卖主求荣。
另外,犹大之死的讽刺之处在于,他是死在自己作恶赚钱买来的地上。可以看到,不按真理、走歪路赚来的钱,根本对自己没有好处,不是祝福,反是诅咒。只要不蒙上帝喜悦的钱财,就不要赚,否则赚来的其实只是贫穷、诅咒、耻辱和死亡。钱财也像荀子所说的水一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按主的道赚钱,生命的小船说翻就翻。想到好多钱都不用赚了,对于想赚钱的欲望,也是一种解脱,可以倍感轻松。凡不是一个在上帝面前的义人应当赚的钱就不要赚,因为这正是“不义之财”。
在赚钱上保持原则,有一个例子值得参考。2005年开始,美国著名投资人李录因为偶然的原因也发现了通过信用违约互换(CDS)做空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机会,并做了研究,一度准备大规模进入。但在与被誉为“富兰克林再世”的查理·芒格就此交谈几次后,李录最终放弃了这个投资机会,因为芒格分析说,如果他对市场的判断是正确的,那就意味着最终要么承接这些产品的大金融公司可能因为破产而不能兑现;要么这些大金融公司被政府通过纳税人的钱救活了,这时赚的钱其实也是纳税人的钱,于心并不踏实。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指的不仅是赚钱的方式、方法,在芒格看来,所赚之钱的来源也同样重要,所以即便是公开市场上光明正大的投资,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08年次贷危机后的事实,完全证明了芒格的判断。经济危机的后果是严重的,在关于此次危机的电影《大空头》的最后有一段台词,对空头的后果做了形象的描述:“要是我们对了,人们会无家可归,人们会失去工作,人们会失去退休金,人们会失去养老金。失业率每上升1%,就会间接导致4万人死亡。”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对社会如此,对人也是同样。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里写道:“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地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现代社会,已不像古以色列时代那样明目张胆地在大街上“流人血”,但通过金钱把人的生命血液暗中榨干的手法却千百年来层出不穷,已是当时的时代所望尘莫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福本伸行的漫画名作《赌博默示录》系列,或者严歌苓的《妈阁是座城》,可以更感性地认识到,金钱里往往埋藏着人性最深的欲望、骄傲和罪恶。牢记这句话:“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因为 神造人是照自己的形像造的。”(创9:6)我也算半个搞金融的,而且当代的门徒们只要在世上工作、生活,难免或多或少地要与金融打交道,确实需要时刻保持警醒。
由此,我们得到:
门徒守则004:不赚不蒙上帝喜悦的钱财。
犹大在赚钱上,无疑是自作聪明,最终作茧自缚。然而,如果我们满有自信以为自己永远不会当犹大,从而失去警惕,就容易犯下同样的错误。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对待钱财上,永远不要高估自己的智商。为了牢记这一点,不妨再次回顾一下1720年的春天。当时,牛顿爵士拥有一些英国最炙手可热的南海公司股票,看到股票市场正在失去理智,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声称,他“可以计算出天体的运动,却无法揣摩人性的疯狂。”牛顿清空了所有南海公司的股票,获利7000英镑,回报率达100%。但仅过了一个月,在市场狂热情绪的感染下,牛顿又以高得多的价格买回了这只股票,结果赔了20000英镑(换算成现在的货币价值,大约相当于300万美元)。此后终其一生,他都不许任何人再在他面前提及“南海”二字。牛顿可以称得上是有史以来最聪明的人士之一,而且牛顿也是个著述甚丰的神学家,却依然会犯下如此的错误,由此可见,面临金钱的诱惑,更多地并不是智商的问题,而是人的天性问题。每个人的本性里都带着贪婪,所以摩西在精简的“十诫”里也把戒除贪心纳了进去:“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出20:17)。犹大肯定有他的优点,否则也不会获得被耶稣选为十二门徒之一的如此殊荣,但作为门徒中管理钱财的人,肯定也要受到更多的试探,最终犯下大错,这是值得我们警醒的。无论是我们作为基督徒在生活和事业上面临的许多金钱的问题,还是教会财务的支用中许多模棱两可的情况,甚至一些重要的决定,我们都不能忘记犹大的教训。
由此,我们得到:
门徒守则005:求神赐清洁的心,远离贪婪和金钱的试探。
4.关于通过推荐和抽签增选马提亚。
有些学者认为增选马提亚为使徒,是使徒们的失误,他们抢在神的计划之前,因这个位置将要由保罗补充。这个观点有一定的争议,因为起码在当时的情景下,使徒们开始增选人员也有充分的理由:
(1)他们当时不知道也无法预见保罗的存在和巨大转变,以及保罗完成的福音事工;
(2)保罗并未跟随过耶稣,不符合彼得根据耶稣说“作我的见证”的要求所提出的应当曾与耶稣同在一起的要求;
(3)数字12象征以色列12支派,及时增选有利于确保救赎的计划里选定十二使徒的象征意义;
(4)保罗作为外邦使徒,担当的职务不同于十二使徒。
因此我们的关注点,不在于这个决定合不合适,因为神自有祂奇妙的计划,去争论这件事情对我们灵命的成长也不会有太大的益处。从这件事我们应得到的启示是,门徒们在五旬节之前尚缺少圣灵保惠师的时代,尚且知道在理性的考量和商议之外,祷告寻求神的旨意来确定完成主的事工的合适人选:“众人就祷告说:“主啊,你知道万人的心,求你从这两个人中,指明你所拣选的是谁,叫他得这使徒的位分。” (徒 1:24)”我们现在处在五旬节后有圣灵同在的时代,更应该在确定事工人选时更多寻求神的旨意,而不要为平衡人情“两个都选”,免得有人不愉快,或者选择不合适的人,有损神的事工。
由此,我们得到:
门徒守则006:在人事安排上,多寻求神的旨意。
5.“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徒1:8)
这里有几个词语上的细节值得品读。第一个是此处路加所使用的“能力”的希腊文“δυνάμις”,是英语“Dynamic”(炸弹)的词源——为主做事工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自己怀揣着从天而来的“炸弹”,真是让人不得不兢兢业业,如履薄冰,不敢稍有懈怠,不禁想起电影《蜘蛛侠》里的经典台词:“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第二个是“见证”,指亲眼见过耶稣、亲耳听过他教训的见证人,也指见证神真理的人。随着为见证耶稣而殉道的人数增加,“证人”又有了“殉道”之意,实际上,英语单词“殉道者”(Martyr)就是来源于希腊语的“证人”。说起来,英文里“殉道者”的读音正是“Martyr”(马提亚),不知是一个巧合还是确实有联系,等有时间进一步考证一下,因为本章中被增选为十二门徒之一的马提亚,据说后来就是在耶路撒冷先被人扔石头,后被斩首而死,也成为了一位殉道者。为主做工,有大大的福分和能力赐给我们,同时也要求我们有牺牲奉献的心志,被增选为门徒的,正是那从开始就准备好殉道的人。
由此,我们得到:
门徒守则007:珍视从圣灵而来的大能,充分使用自己,乃至奉献自己。
P.S.在查考关于殉道者的资料时,看到这样一段有趣的文字:
英国新教改革运动活动家兼16世纪脍炙人口的《殉道者》(Book of Martyrs)一书的作者约翰· 福克斯(John Foxe)这样写道:“主不再使用刀剑去征服他那地位显要的敌人了,他现在的武器是写字、读字和印字。”
读到这段,真是感到鼓舞。时代变迁,我们作为门徒,更少地需要像两千年前的使徒一样在刀光剑影中流血牺牲,而可以更多地将组成我们生命的时间奉献归主,来多做文字的事工,使得福音广传。有主恩赐的能力,就当珍惜,愿今后也能继续坚持写作,在真理的传扬上奉献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