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参加Management3.0的时候玩了一个剧本杀,很刺激很烧脑很好玩,兴奋过后开始回味一个问题:到底怎样的领导力更适合如今的时代?
【科普时间】领导力的定义有多种多样,连形态都存在这以下几种:
1.原生态领导力。
原始社会, 在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中, 领导已经有了雏形, 无论是共同劳动还是部落之争,领导力在其中都开始发挥作用, 但这时的所谓领导力是自然形成的, 因此可以称之为原生态领导力。
2.技术性领导力。
进入奴隶社会以后, 社会生产力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 手工业、农业和畜牧业有所发展,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了分工。从领导力的角度来看, 这是因为加入了技术的成分, 正是由于这种技术性的领导力, 社会才有了缓慢的进步。技术性领导力让人们崇拜有能力的领导者并追随之。
3.理性领导力。
理性领导力从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西方企业领导体制的发展, 经理制之所以产生, 就是因为对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反思, 在理性的作用下, 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 老板们不再固执地站在“第一线”。也正因为如此, 领导和管理行为有了进步。理性领导力表现出教导式的领导方式, 但理性领导力还没有把人当做真正意义上的人。
4.感性领导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对人的尊重, 领导力中加入了一种脉脉温情, 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变得融洽起来。在这种情况下, 被领导者的主观能动性有所发挥, 20 世纪70 年代, 日本的企业领导在这方面表现得比较明显。但单纯的感性领导力对领导活动中的制度建设有所忽视。
5.复合领导力。
即由领导环境所决定的, 为取得更好的领导绩效而形成的多类型领导力的有机组合。复合领导力不是所谓的原生态领导力、技术性领导力、理性领导力和感性领导力的简单相加。
以上几种领导力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但也有其弱点。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们应当进入复合领导力阶段。
从上面长长的描述上来说,就是这个时代变了,员工也变了,说直白一点就是,50,60,70年代的管理者和90后员工之间的割裂感加剧了,团队中的年龄差似乎和权力距离成正比。
权力距离是用来表示人们对组织中权力分配不平等情况的接受程度,社会学家Geert Hofstede曾针对权力距离在100多个国家做过量化分析和研究,权力距离数值高,通常意味着管理者在他的团队中有着绝对的地位-他的话就是律法,而权力距离数值低的团队,员工在发起倡议和挑战现状方面通常有更高的安全感。平均来看,在中国,工作场所的权力距离为80左右,美国为40左右,英国为35左右,而丹麦只有18左右。也许这解释了为啥乐高公司诞生于丹麦。

如何缩短权力距离,或者说如何能在如今的时代里有着更好的复合领导力?
关于软技能的培养和提升,管理咨询专家、《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阿德里安和切斯特发现,高绩效团队的领导者惯常使用的5个策略是:
-
代际管理:消除代沟,让不同时代的员工和谐相处。
-
任务管理:尊重个体喜好,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
效率管理:关注新员工,让团队更快、更聪明地工作。
-
创新管理:给予团队安全感,让员工安心地畅所欲言。
-
目标管理:可视化目标,围绕客户协同合作。
管理3.0里面给出的思路类似

从套路上来说,就是为员工建立一个安全感强、权力距离值低的职场环境,用NVC(非暴力沟通)的沟通方式挖掘个人的内在驱动力,从而透明化的明确团体和个人的目标,实现过程中不断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画面感暂时还没出来,故事化和视觉化的能力还得好好修炼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