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以“”不婚”之名,行“催婚“”之事

以“”不婚”之名,行“催婚“”之事

作者: Firedoll | 来源:发表于2020-05-29 11:21 被阅读0次

    抗拒婚姻,似乎成了当下年轻人的常态。

    中国的结婚率逐年下降,离婚率却持续攀升。

    覆盖在婚姻表面的糖纸迷惑力越来越弱,

     女孩们不再梦想成为谁的“最美的新娘”,做全场“最slay的富婆”才是人生理想。

    有关婚姻题材的剧,

    在生育率低下的日本已经拍烂了,

    可以说每季必有一部催婚剧。

    不过,这年头再靠制造焦虑催婚,肯定会被喷得狗血淋头。

    于是就出现一种,

    表面不婚,背后催婚的披皮催婚剧。

    日剧可是玩这种迂回战术的老阴阳师了,

    什么《不结婚》《不能结婚的男人》《我选择了不结婚》……

    但,不管标题有几个“不”,

    剧中总是会出现让“不婚”动摇的原因或心动对象。

    让已经成功代入了主角的你,

    忍不住在内心挥舞起结婚的大旗。

    妙啊~

    今天要说的这部剧,就是翻拍自2016年的日剧

    《我选择不结婚》。

    原版日剧讲述了一个39岁才貌双全的中年少女,

    在“不会钓凯子的书法家不是好厨子”的男主的帮助下,

    重追高中初恋的故事。

    跟大多数日本喜剧一样,

    人物性格夸张,剧情天马行空,还充斥着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比如男主张口便出的“女性恋爱指南”,

    什么吊桥式谈话、备胎法则,我差点都信了。

    国产翻拍版刚刚开始在央视播出

    名字为《谁说我结不了婚》

    emmm......

    看看这个反问句式,“催婚剧”实锤了。

    看了几集,比较失望。

    职场戏仍然悬浮;感情又靠“醉”的俗套;广告太多劝退

    这些问题就不说了。

    主要是连“独立女性婚姻自由”的皮都没披好,

    依然在贩卖焦虑。

    女主程璐是一名才貌双全、经济独立的著名编剧,

    34岁,单身未婚。

    “我不是结不了婚,而是不想。”

    但剧情发展却恰恰相反,

    处处都想要证明:看似不想,实则不能。

    第一集就通过男主魏书的视角

    给程璐贴上了标签

    “怎么也结不了婚的女性典型”

    在社会心理学家魏书眼里,

    30岁还不结婚的女人是难找的研究对象。

    为了完成论文,他安排程璐参加各种相亲活动,

    让她面对男权视角的“剩女羞辱”。

    于是这么优秀的女性,被抓住年龄这一点频频攻击。

    在婚介所,被告知,35岁以上的女性配对成功率只有2%。

    在八分钟约会活动中被离异男嘲讽“40岁了还嫁不出去”

    在公园相亲角因为年纪大了点,被大妈比作“郊区房”。

    还分析出了女主单身的原因

    “以你这种性格,一般会在婚恋中出现很大的问题”---性格不好。

    “三十多岁的外表,十八岁少女的心”---幼稚。

    “受了打击还不知道反省,还把责任推卸给别人“”---自以为是。

    总结一下

    三十岁不结婚有问题吗?

    都成稀有研究对象了,你说呢

    问题出在哪里?

    在你自己。

    这种情况下,女主口中的 “不想结”

    与其说是自信,倒更像是死鸭子嘴硬。

    原版日剧中,女主动机是夺回高中初恋,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幸福。

    重新投入婚恋场后,年龄并没有造成问题,在一众20多岁的小年轻中依然能slay全场。

    上能怼得了装逼怪,中能拿得住社畜男,下能睡得了小鲜肉,

    但是为什么不结婚呢?

    因为姐姐要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

    这才叫“我不是结不了婚,是不想结”。

    第8集,魏书安排了一场游戏测试,

    更是把催婚的本质暴露得明明白白。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

    参加游戏的人都看不到自己背后的数字,需要凭自己的判断去找异性配对,总分最高的一组获胜。

    女主被安排为全场最高分100分,收到了众多男性的关注。

    但是她并没有急着下决定,

    最后分高的就被挑走了,

    只能跟30分男在一起。

    这不就是明摆着告诉你,

    结婚要趁早,找不到合适的是因为你太挑。

    新华社过有一篇专栏文章

    《有多少“剩女”值得我们同情?》

    其中写道:

    “造成很多女孩子成为剩女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己的择偶要求太高……只要女孩子自己不是太挑剔,找对象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主流媒体把好高骛远、挑三拣四等

    莫须有的罪名强加于“剩女”之上,

    用社会舆论来增加她们的压力,

    以此来逼迫女性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你品品,这个路数是不是一模一样?

    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自己而活。

    对于经济独立,思想前卫的年轻人更是如此。

    随着阅历和眼界的增加,

    他们不再把婚姻看做女性的“第二次投胎”,也不看做男性的“延续香火”,

    而更加追求精神上的契合。

    但是,整个社会对女性似乎更苛刻。

    教育水平提高后,越来越多的女性有机会收到良好的教育,

    但与此同时,

    传统婚育观念并没有被打破。

    本应为人生添彩的学历、能力,

    都成了男权视角下不好控制的“缺点”。

    “剩女”这个词从2007年诞生,现在已经近13年了。

    “剩女羞辱”依然是世俗社会压在女性头上的一座山。

    2019年有一部纪录片

    就叫《剩女》,

    讲述了三位中国女性被催婚的真实故事。

    三位主人公都有着出色的能力,

    但在令人窒息的父母、舆论、社会的多重压力下

    两位选择妥协

    一位选择远离家庭,出逃国外。

    在影视剧里,饱受羞辱和失败后,

    梦想中的另一半总会降临;

    但现实中,

    更加狠毒的羞辱过后,

    没有胜利,只有妥协和逃离两个选项。

    但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不是吗?

    李诞说过,

    害怕结婚不是病,

    一个社会,非要让人结婚才是病。

    只有该结婚的感情,没有该结婚的年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不婚”之名,行“催婚“”之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rxzhtx.html